细雨原文
细雨真宜麦,轻阴似养花。人烟随土断,村径逐溪斜。
大道能方轨,春泥欲溅车。
归来洗鞾袴,城郭未吹笳。
诗词问答
问:细雨的作者是谁?答:晁公溯
问:细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公溯的名句有哪些?答:晁公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细雨
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轻阴
(1).淡云,薄云。 唐 刘禹锡 《秋江早发》诗:“轻阴迎晓日,霞霽秋江明。”
(2).疏淡的树荫。与浓荫相对。 南朝 梁 柳恽 《长门怨》诗:“秋风动桂树,流月摇轻阴。” 唐 李商隐 《题小松》诗:“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3).微阴的天色。 唐 张旭 《山中留客》诗:“山光物态弄春暉,莫为轻阴便拟归。” 宋 贺铸 《剪朝霞·牡丹》词:“云弄轻阴穀雨乾,半垂油幕护残寒。” 清 李慈铭 《鉴湖柳枝词》:“家家门巷正啼鶯,取次轻阴间嫩晴。”
人烟
住户的炊烟,借指人家,住户
没有人烟
土断
东晋 、 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 西晋 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 东晋 哀帝 时, 桓温 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夏四月丁卯,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 。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宋书·武帝纪中》:“及至大司马 桓温 ,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旧唐书·杨炎传》:“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姦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於朝廷。”《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閲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 胡三省 注:“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所在以土著为断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所谓土断,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为土著,民众向朝廷纳租税,服徭役,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
村径
亦作“ 村逕 ”。村间小路。 唐 杜甫 《漫成》诗之一:“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唐 柳宗元 《雨晴至江渡》诗:“渡头水落村逕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金 党怀英 《宿宣湾》诗:“人家半临水,村径曲穿林。” 元 汤式 《一枝花·嘲素梅》套曲:“冷淡偎村径,朝昏傍驛亭。”
大道
(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方轨
(1).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 清 顾炎武 《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
(2).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 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
(3).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 灵运 之兴会标举, 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 ,拨乱相因;兵革之中,学校不絶,遗文灿然,方轨前代。”《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九年》:“尚书五都,职参政要,非但总领众局,亦乃方轨二丞;可革用士流,秉此羣目。” 清 黎松门 《<续板桥杂记>序》:“梯崖縋渊,往往方轨古人。”
(4).指品行端正。《南史·刘琎传》:“ 瓛 弟 璡 字 子璥 ,方轨正直,儒雅不及 瓛 而文采过之。”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城郭
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