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明脉萧信叔原文
枚乘擅七发,郭玉明四难。微言起沈痼,此道今漫漫。
云何东海生,而乃绪真要。
砉然以神遇,契彼镜经妙。
我欲炊雕胡,俯凿菊水泉。
寿彼方舆人,六气何由諐。
诗词问答
问:赠明脉萧信叔的作者是谁?答:文天祥
问:赠明脉萧信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文天祥的名句有哪些?答:文天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枚乘
枚乘(?-前140?) :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fe6f郎中,因劝阻吴王谋反不成,投奔梁孝王刘武。后汉武帝即位,召他进京,病死于途中。有《七发》等名篇,开创七体形式。近人辑有《枚叔集》。七发
辞赋名篇。 汉 枚乘 作。《文选·枚乘〈七发〉》 李善 题解:“《七发》者,説七事以起发太子也,犹《楚词·七諫》之流。”后有不少仿作,如 傅毅 《七激》、 张衡 《七辩》、 崔驷 《七依》、 马融 《七广》、 王粲 曹植 《七启》、 徐干 《七喻》、 张协 《七命》等,形成一种辞赋体裁,称为“七体”,简称“七”。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 枚乘 首唱《七发》,加以《七章》、《七辩》。音辞虽异,旨趣皆同。” 清 赵翼 《接西庄书知目疾已霍然》诗:“《七发》能起病,一檄可愈风。”
四难
(1).四件困难的事情。《商君书·说民》:“欲有六淫,恶有四难。从六淫,国弱。行四难,兵彊。” 朱师辙 注:“四难谓严刑、峻法、力农、务战。” 高亨 注:“四难当是指务农、力战、出钱、告奸四件事。” 汉 阮瑀 《文质论》:“故言多方者,中难处也;术饶津者,要难求也;意弘博者,情难足也;性明察者,下难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有四难之忌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然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若使善策必出於亲贵,亲贵固不犯四难以求忠爱,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2).指难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 宋 秦观 《寄题赵侯澄碧轩》诗:“风流公子四难并,更引清漪作小亭。”参见“ 四美 ”。
(3).中医学术语。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难治之症。《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王冰 注:“‘形盛气虚,气盛形虚,皆相失也。’‘夭,谓不明而恶。不泽,谓枯燥也。’‘脉实以坚,是邪气盛,故益甚也。’‘以气逆故疾。’上四句是谓四难。”
微言
(1) 含蓄而精微的言辞
微言议赈捐
(2) 密谋;密言
沈痼
亦作“ 沉錮 ”。亦作“沉痼”。亦作“沉錮”。1.积久难治的病。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 漳 滨。”《南齐书·褚渊传》:“叨职未久,首岁便婴疾篤,尔来沉痼,频经危殆,弥深忧震。”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五出:“想当初只为一杯水儿害得这十分沉錮,咱如今也不愿做一个并塚鸳鸯、连理树枝、比目游鱼。” 清 戴名世 《潘木崖先生诗序》:“小子退自思,不幸遭忧患,有膏肓沉痼之疾。”
(2).用以比喻积久难改的陋习积弊。 宋 范成大 《初入大峨》诗:“烟霞沉痼不须医,此去真同汗漫期。” 明 张居正 《答刘凝斋书》:“武弁游民,私买贼级,乃 广 中沉錮之病。”
漫漫
(1) 广远无际
水漫漫
(2) 长;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缓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雾漫漫
(5) 众多
漫漫群生
(6) 昏愦糊涂
县官漫漫
云何
(1).为何,为什么。《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云何清淑气,孕此诡譎跡?”
(2).如何;怎么办;怎么样。《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后汉书·班勇传》:“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吏屯 楼兰 ,利害云何?”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上面并无题字,不知宣传者于意云何。”
东海
(1) 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
(2) 泛指东方的大海
而乃
(1).连词。表示承接。犹然后。《史记·吕不韦列传》:“乃往见 子楚 ,説曰:‘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汉 王充 《论衡·初禀》:“当 汉祖 斩大蛇之时,谁使斩者?岂有天道先至,而乃斩之哉?勇气奋发,性自然也。”
(2).连词。表示转折或另起话题。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浅,而 弈秋 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妄抑大猷,至独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 宋 叶适 《始议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 明 方孝孺 《豫让》:“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乱之先,而乃损躯殞命於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而乃年届结束,南北东西;虽尺素云能通,或下问之不易。”
真要
真谛要义。 唐 谢勮 《游烂柯山》诗:“仙僧会真要,应物常渊默,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説。”
砉然
(1).象声词。常用以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庄子·养生主》:“砉然嚮然,奏刀騞然。”《北史·魏收传》:“斯盖厚栋不橈,游刃砉然。”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齐州民》:“﹝ 刘十郎 ﹞与妻佣舂以自给,忽一宵舂未竟,其杵砉然有声,视之,已中折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皇上友爱天深,痛毒兼至。砉然一叫,声泪俱咽。”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正趦趄间,忽闻邻近之屋门砉然已闢,左右二人挟予而入。”
(2).超脱流俗貌。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辛敬之 ﹞平生不为科举计,且未尝至京师,砉然中州一逸士也。”
(3).恍然大悟的样子。 清 龚自珍 《夜坐》诗:“万一禪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清 龚自珍 《最录<三千有门颂>》:“壬辰岁,得此书于 龙泉寺 ,思之七昼夜,乃砉然破。”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为时既久,精神沦亡,逮蒙新力一击,即砉然冰泮。”
(4).分明貌。 章炳麟 《訄书·徵七略》:“略者,封畛之正名。《传》曰:天子经略,所以标别群书之际,其名实砉然。” 章炳麟 《答铁铮》:“然所以维持道德者,纯在依自,不在依他,则已砉然可见。”
神遇
谓从精神上去感知事物或事理。语出《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陆德明 释文引 向秀 曰:“暗与理会谓之神遇。”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凡用笔日益习熟,日有所悟,悟之益深,心手日益神妙矣。力在手中而不在手中,必须用力而不得用力,应须在意而不得在意,此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言传也。”
炊雕
煮菰米饭。雕即雕胡,菰米。 南朝 梁简文帝 《大堤》诗:“炊雕留上客,貰酒逐神仙。”
菊水
水名。在今 河南省 内乡县 。传说饮其水可长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 湍水 之南, 菊水 注之。水出西北 石涧山 芳菊谿 ,亦言出 析谷 ,盖谿涧之异名也。源旁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 宋 杨万里 《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 吴 綾缝囊染 菊水 ,蛮砂涂印题进字。”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蒲池餘老节, 菊水 引新芽。”
舆人
(1).造车工人。《周礼·考工记·舆人》:“舆人为车。”《韩非子·备内》:“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2).古代操贱役的吏卒。《左传·昭公四年》:“舆人纳之,隶人藏之。” 杜预 注:“舆、隶皆贱官。”
(3).众人。《国语·晋语三》:“ 惠公 入,而背外内之赂。舆人诵之。” 韦昭 注:“舆,众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採舆人之片言,纳匹夫之小善。”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伏惟体道为国自重,以答舆人之心。”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若己意与舆人反,则辞谢不行可也。”
(4).轿夫。
六气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成玄英 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
(2).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引 陵阳子 《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管子·戒》:“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 尹知章 注:“六气,即好、恶、喜、怒、哀、乐。”
(4).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 黄帝 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如何?’…… 岐伯 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
(5).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精彩推荐:
- 二顷负郭田,人上宁易取。数口仰成家,片产足为圃。远即加倍蓰,多仍防莽卤。虽云绝里闾,终得并城府。幽可寻山隈,润宜临水浒。未始外犁锄,或亦事斤斧。中可居一廛,外或兴百堵。请学拟樊须,不如闻孔父。业作灌园翁,籍沽输税户。作计务勤劬,佣工赡贫窭。水种要渐濡,粪滋饶朽腐。蔬茹间甘辛,瓠瓜无苦窳。芃芃黍稷苗,蔚蔚桑果树。鬻利达市廛,植木入村坞。界展阵图横,区分僧衲补。随分了朝昏,无心富囷庾。高卧尽元龙,信诬从市虎。閒看穴蚁争,静听井蛙怒。偶尔阅物情,居然为地主。进退绰有馀,奔竞耻为伍。寸壤思康庄,众流独砥柱。自我结蓬茅,从渠爱簪组。畎亩著吾身,乾坤留此土。陵谷几变迁,耕凿一今古。四序转轩楹,八表际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