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栽莲原文
数夕一梦吴淞江,两桨飞度荷花乡。刳中山骨泥数斗,趁雨屈盘三节藕。
镜面光寒溢井花,四雇无人下渴鸦。
老翁真个儿童似,我非韩公亦儿戏。
绿茎亭亭忽独立,帘疏不隔香直入。
宛若船舫坐促膝,遂使江湖在方尺。
虽无太华藕如船,定有庐山房似笠。
诗词问答
问:石斛栽莲的作者是谁?答:朱翌
问:石斛栽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朱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荷花
(1)
(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3) 莲的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花之异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中山
(1) 周代诸侯国名。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战国时为赵武炅王所灭
兼……赵、 宋、 卫、 中山之众。——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
非尊于…中山之君。
屈盘
曲折盘绕。 晋 左思 《吴都赋》:“洪桃屈盘,丹桂灌丛。” 唐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白丁攘臂犯 长安 ,翠輦苍黄路屈盘。” 金 黄沨 《黄山道中》诗:“ 小穀 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三:“此山蓄灵异,浩气共屈盘。”
三节
(1).三恶人。指 蚩尤 、 五观 、 殷纣 。《逸周书·尝麦》:“诸正敬功,尔颂审三节。” 孔晁 注:“三节, 蚩尤 、 五观 、 殷紂 也。” 五观 , 夏 启 之子。
(2).三镇节度使。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五·三节》:“ 开平 四年, 鏐 ( 钱鏐 )游衣银军,作还乡歌曰:‘三节还乡兮掛锦衣。’三节者, 鏐 在 唐 已领 镇海 镇东 两军节度,入 梁 又兼 淮南 也。”
(3).三段。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 唐 时漕运,大率三节, 江 淮 是一节, 河南 是一节, 陕西 到 长安 是一节。”
(4).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老舍 《骆驼祥子》四:“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面光
耳光。《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便看你们搜,搜不出时,打你几个面光。”
井花
见“ 井花水 ”。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亲
真个
〈方〉∶的确;真的
他真个生气了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儿戏
原义为儿童游戏。比喻处事轻率,不严肃
拿很严重的问题当儿戏
亭亭
(1) 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宛若
宛如;仿佛
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船舫
泛指船。《宋书·五行志四》:“ 太元 十七年六月甲寅,涛水入 石头 ,毁大航,漂船舫,有死者。” 唐 白居易 《登西楼忆行简》诗:“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 瞿塘 。”《宋史·王济传》:“ 契丹 南侵,上幸 澶渊 ,詔缘 河 断桥梁,毁船舫,稽缓者论以军法。”
促膝
膝盖对着膝盖,指相对近坐
促膝之狭坐,交杯觞于咫尺。——《抱朴子·疾谬》
促膝谈心
方尺
一尺见方。《后汉书·刘陶传》:“虽方尺之钱,何能有救!”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其重寳,则有径寸之珠,方尺之璧。”
华藕
即莲。《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今将植橘柚於玄朔,蔕华藕於脩陵。” 刘良 注:“华藕,莲也。”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山房
(1).山中的房舍。《新唐书·李德裕传》:“又按属州非经祠者,毁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无所廋蔽。”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又送郑伯昌》词:“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
(2).山中的寺宇。 唐 温庭筠 《宿白盖峰寺》诗:“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 宋 苏轼 《宿临安净土寺》诗:“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3).山中的书室。《宋史·李常传》:“少读书 庐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 清 陈衍 《元诗纪事·李孟》:“君辞归,筑山房,摘 李公 诗语为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