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遣兴(六月廿七日)原文
立秋夜复雨,所幸不致大。
廿六阴弗雨,细霔宵间作。
今朝乃廿七,密云散以破。
独是炎歊剧,恐致蒸霖播。
屈指三日间,愁慰两无那。
傍晚睹快晴,嘹亮蝉声和。
碧天净纤翳,高树夕阳磨。
今夜晴始定,一枕得宴卧。
诗词问答
问:晚晴遣兴(六月廿七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晚晴遣兴(六月廿七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个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五
2. 六月廿七日
参考注释
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中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不致
谓不会引起某种后果。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不想 魏撰之 已归,今幸吾兄尚在京师,小弟不致失望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一枪落了空,一枪打在教授的左肩上,不致有性命的危险。”
间作
在作物的行间进行播种另外的作物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云散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旧友云散
炎歊
见“ 炎熇 ”。
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日间
白昼
无那
(1).无奈,无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上 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这里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俺可甚‘相见话偏多’?” 清 吴兆骞 《感怀诗呈家大人》:“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寃易断肠。”
(2).犹无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对郎羞懒无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生 ﹞固却之;女不去,应对间,嬈婉无那。”
傍晚
靠近晚上的时候。亦称“黄昏”
快晴
爽朗的晴天。 宋 陈与义 《夏夜》诗:“两鹊翻明月,孤松立快晴。” 宋 朱熹 《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两篇》之一:“ 滕王阁 下水初生,闻道登临復快晴。”
嘹亮
声音圆润而响亮
歌声嘹亮
军号吹出的头几个音符格外嘹亮
碧天
青天;蓝色的天空。 晋 王羲之 《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緑水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碧天虚旷,瑞日瞳矓。” 前蜀 毛文锡 《巫山一段云》词:“雨霽 巫山 上,云轻映碧天。” 清 陈维崧 《满路花·荷珠》词:“惆悵迴船,碧天早掛明镜。” 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纤翳
(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顾无纤翳。” 明 刘基 《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
(2).指事情的障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 * 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一枕
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