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原文
困厄身垂老,登临意未平。暮烟迷草色,宿雨壮溪声。
往古飞鸿汉,浮名脱发轻。
平生五字律,自笑尚关情。
诗词问答
问:登山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登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登山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困厄
困苦危难。 汉 王逸 《九思·悼乱》:“ 仲尼 兮困厄, 邹衍 兮幽囚。”《东观汉记·桓荣传》:“初 荣 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间輒诵诗。”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张守珪 ﹞见 陕 尉 李 桎梏 裴冕 , 冕 呼:‘ 张公 !困厄中岂能相救?’”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八章:“能在艰难困厄中闯出一番事业才是真英雄。”
垂老
年将至老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未平
(1).未必妥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顾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曰:‘ 顾公 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
(2).没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暮烟
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唐 王昌龄 《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前蜀 韦庄 《夜景》诗:“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擣暮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 靖 ,暮烟四合矣。”
见“ 暮烟 ”。
宿雨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溪声
溪涧的流水声。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宋 陆游 《登紫翠楼》诗:“水落溪声壮,天寒山色奇。” 清 赵俞 《溪声》诗:“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
往古
古代;古时候
往古来今
飞鸿
(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浮名
虚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
脱发
因病理原因造成的头发大量脱落现象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五字
(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2).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 ( 钟会 )取草视,为定五字。 松 悦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当尔耶?’ 松 曰:‘ 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於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诗。 五代 齐己 《秋夕书怀》诗:“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 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夺天工。”
关情
(1).掩饰感情。 唐 张鷟 《游仙窟》:“琵琶入手,未弹中间,僕乃咏曰:‘心虚不可测,眼细强关情;迴身已入抱,不见有娇声。’”
(2).动心,牵动情怀。 唐 陆龟蒙 《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语若流鶯声似燕,丹青,燕语鶯声怎画成?难道不关情。” 郁达夫 《题淡然手册》诗:“风雨鸡鸣夜五更,浮云聚散总关情。”
(3).谓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 唐 崔峒 《送苏修游上饶》诗:“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 明 刘基 《鹧鸪天·冬暖》词:“尘劳事,莫关情,清风皓月共忘形。”《再生缘》第十四回:“君王闻言心大悦,连呼继父太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