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巢五咏砚滴原文
铜之在人间,细大各有境。散为五铢货,聚作九牧鼎。
天禄与辟邪,乃复参泓颖。
致用孰相须?寒泉出金井。
诗词问答
问:昼巢五咏砚滴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昼巢五咏砚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五铢
(1).即五銖钱。《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銖当復。’” 清 顾炎武 《钱 * 》:“ 汉 承 秦 半两,已为荚钱,为四銖,为三銖,为五銖,为赤仄,为三官。”
(2).见“ 五銖衣 ”。
九牧
(1).九州之长。《周礼·秋官·掌交》:“九牧之维。” 郑玄 注:“九牧,九州之牧。”《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郑玄 注:“每一州之中,天子选诸侯之贤者以为之牧也。”
(2).指地方长官。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小犹 管 、 晏 ,大可 召 、 毕 。中列三品,外倡九牧。”
(3).即九州。《荀子·解蔽》:“ 文王 监於 殷紂 ,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 吕望 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 殷王 而受九牧也。” 杨倞 注:“九牧,九州也。”《史记·孝武本纪》:“ 禹 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后汉书·孔融传》:“以九牧之地,千八百君。” 李贤 注:“以九州之人养千八百君也。” 宋 陆游 《送黄文叔守福州》诗:“议论前修似,声名九牧传。”参见“ 九州 ”。
天禄
(1).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 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 唐 张说 《邺都引》:“君不见 魏武 草创争天禄,羣雄睚眦相驰逐。”
(2).俸禄。《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汤式 《醉高歌带绣鞋红·送大本之任》曲:“老母亲賸飡天禄,新夫人稳坐香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
(3).传说中兽名。 汉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后汉书·灵帝纪》:“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李贤 注:“天禄,兽也……今 邓州 南阳县 北有 宗资 碑,旁有两石兽,鐫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 汉 有 天禄阁 ,亦因兽以立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至和 中, 交趾 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今以予观之,殆天禄也。”
(4). 汉 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 唐 杨炯 《浑天赋》:“ 冯唐 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 在於 天禄 也,三代而不迁。” 明 徐渭 《芸阁校书篇》诗:“他年在 天禄 ,羞与俗人同。”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方》:“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以广 石渠天禄 之储。”参见“ 天禄阁 ”。
(5).酒的代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 宋 苏轼 《桂酒颂》序:“ 东坡先生 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
辟邪
偏邪不正。《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 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1).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 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 秦韬玉 《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 《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2).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宣王 顿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明帝 ﹞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 魏明帝 使给使辟邪,召 司马懿 。辟邪,给使之号,犹 汉 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3).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避除邪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韦庶人 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
(1).屏除邪念。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2).驱除 * 。 明 吕坤 《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泓颖
陶泓 、 毛颖 为 唐 韩愈 《毛颖传》中虚拟的人物,暗指砚与笔。后遂以“泓颖”借指笔砚。 宋 陆游 《书巢五咏·砚滴》:“天禄与辟邪,乃復参泓颖。” 钱锺书 选注:“按: 毛颖 为笔, 陶泓 为砚。” 明 章懋 《与谢木斋阁老书》:“聊凭泓颖,以道区区。”
致用
(1).尽其所用。《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孔颖达 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
(2).用作付诸实用之意。如:学以致用。
相须
(1).亦作“ 相需 ”。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毛 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 汉 王充 《论衡·无形》:“人禀气於天,气成而形立,形命相须,以致终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善攻, 汝才 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 谢觉哉 《不惑集·冷和热》:“冷和热是相需为用的,是统一性的对立面。”
(2).相互等待。《汉书·王莽传中》:“羣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发帛四十五万匹,输 长安 ,前后毋相须。” 颜师古 注:“须,待也。”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宋 叶适 《张氏东园送王恭父得殿字》诗:“燕鸿不相须,进趣自求便。”
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双丝作綆繫银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遂耸身投井死,土人义之,遂闭塞井,阑上加黄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宫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筑如平阜。”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吕向 注:“《诗》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孝子思养其亲,故览咏是篇而有遗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参见“ 寒泉之思 ”。
(3).犹黄泉,九泉。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蒋清翊 注:“寒泉,今指黄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阳县 境内。 唐 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阳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金井
(1).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轆轤。”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轆轤鸣晓瓮。” 清 陈维崧 《品令·夏夜》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鸡人罢唱晓瓏璁,鸦啼金井下疎桐。” 叶葱奇 注:“金井,即石井。古人凡説坚固,多用金,如金塘、金堤等。”
(2).借指墓穴或骨瓮。《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生死交》:“因此扶柩到此,众人拽棺入金井,并不能动,因此停住坟前,众都惊怪。”《广西僮族文学》第四章:“这个‘地理先生’给 侬智高 看好了一块风水地,叫 侬智高 把自己父亲的骨骸装在‘金井’(即骨瓮)里,埋在好风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