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津阁原文
一年一咏例应循,况值今秋庆八旬。
塞北瀛南虔彼祝,益谦损满惕吾寅。
虽然万理书该古,可识两言行以身。
岂不典谟熟背读,勉乎弗易曰知津。
诗词问答
问:题文津阁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文津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文津阁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八
参考注释
塞北
指 长城 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后汉书·袁安传》:“北单于为 耿夔 所破,遁走 乌孙 ,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属。”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江 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 宋 刘过 《清平乐》词:“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 江 南。”
谦损
谦让;谦退。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有勋德於民而谦损者,未尝不光荣也。”《新唐书·田神功传》:“始,尝倨骄自如,见 光弼 待官属钧礼,乃折节谦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元佐 等尚幼,欲其知谦损之道,卿勿多辞!”
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理书
(1).处理文书。《淮南子·泰族训》:“ 赵政 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接於郡县。”《汉书·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2).温书。《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倒是这理书的工夫,切忌自欺,不可涉猎一过。”
言行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典
(1).不守常道;不合准则。《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 曾运乾 正读:“典,法也。”《汉书·叙传下》:“皆陷狂狷,不典不式。” 颜师古 注:“典,经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古三·宋祠禄》:“此盖 安石 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然终 宋 之世不改,亦不典甚矣。”
(2).不典雅,粗俗。《梁书·马仙琕传》:“初, 仙琕 幼名 仙婢 ,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金 王若虚 《文辨》:“ 王元之 《待漏院记》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规讽之意耳。”
熟背
精熟地背诵。《朱子语类》卷十:“除非首尾熟背得方得,至于讲诵者也是都背得,然后从师学习。”
知津
认识渡口。犹言识途。《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长沮 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 曰:‘为 孔丘 。’曰:‘是 鲁 孔丘 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唐 许敬宗 《安德山池宴集》诗:“独叹 高阳 晚,归路不知津。”
精彩推荐:
- 故国徐城壮,崇台楚骑骁。豪华虽寂寂,名物尚翘翘。游士宾王日,群农祭腊朝。冻流胶舴艋,寒木寄鹪鹩。三尺冬堪瑞,经旬气未销。太平还有象,景色苦相撩。发耀因明月,凝威借怒飙。深藏寻隐曲,厚积上嶕峣。阴瓦千塍玉,珍瓷六合窑。中规仍毁璧,鋈槁尚敷镣。向日潜生魄,迎曛颇沃焦。危峰明带缟,疏柳弱垂髫。甸壤疑翻卤,堂皇讶长硝。丱银坚出冶,灰蜃盛涂𨋫。委壑终含垢,流澌始觉熇。时和调玉烛,阳律长葭萧。秋思抽梁赋,民情慕角招。休徵自有瑞,纯嘏贵能徼。同乐期重赏,赓歌视不佻。履穿东郭倩,舄赐尚方乔。旅馆时操翰,华裾每驻镳。饮倾金错落,醉拂锦妖娆。逸思翀霄鹤,羁情在鞲雕。危言能有采,庶不愧刍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