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师皋原文
南康丹旐引魂回,洛阳篮舁送葬来。北邙原边尹村畔,月苦烟愁夜过半。
妻孥兄弟号一声,十二人肠一时断。
往者何人送者谁,乐天哭别师皋时。
平生分义向人尽,今日哀冤唯我知。
我知何益徒垂泪,篮舆回竿马回辔。
何日重闻扫市歌,谁家收得琵琶伎。
[师皋醉后善歌扫市词。
又有小妓工琵琶,不知今落何处。
]萧萧风树白杨影,苍苍露草青蒿气。
更就坟前哭一声,与君此别终天地。
诗词问答
问:哭师皋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哭师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哭师皋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453-35
参考注释
丹旐
犹丹旌。 南朝 梁 何逊 《王尚书瞻祖日》诗:“昱昱丹旐振,亭亭素盖上。”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卜居求安》:“哀歌行欲絶,丹旐两班班。”《清史稿·礼志十一》:“ 太宗 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崩,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门外右旁。”
引魂
招魂。 明 刘基 《古镜词》诗:“鱼灯引魂开地府,夜夜晶光射幽户。”《 * 词话》第六六回:“往 李瓶儿 灵前摄召引魂,朝参玉陛。”
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篮舁
篮舆。 宋 司马光 《邀子骏尧夫赏西街诸花》诗:“试问二三真率友,小车篮舁肯重过?”
送葬
把死者遗体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点
一种类乎送葬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北邙
亦作“ 北芒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 东汉 、 魏 、 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汉 梁鸿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诗:“ 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 。”《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2).借指墓地或坟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 欧阳詹 《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 《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过半
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
行程过半
妻孥
妻子和儿女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小雅·常棣》
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往者
(1).过去的事。《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墨子·鲁问》:“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 唐 韩愈 《复志赋》:“往者不可復兮,冀来今之可望。”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九世之深仇未復,十年之胆薪何在!往者不諫,来者可追,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
(2).过去,从前。《史记·秦本纪》:“ 秦 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 晋 復彊,夺 秦 河西 地。”《汉书·刘向传》:“往者众臣见异,不务自修,深惟其故,而反晻昧説天,託咎此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往者 羌 虏背叛,始自 凉 并 。”
(3).去的人,离开的人。《国语·越语上》:“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庄子·山木》:“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4).死者。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往者不能讼当否,生者不得论曲直。”
乐天
乐于顺应天命,引申为乐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
乐天知命,故不忧。——《易·系辞上》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分义
(1).谓遵守名分,为所宜为。《荀子·强国》:“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 杨倞 注:“分,谓上下有分;义,谓各得其宜。” 唐 元稹 《胡证授定远将军制》:“尔等率其属部,分义甚明,皆吾劳臣。”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免恩命疏》:“伏望皇上,俯鉴愚诚,收回成命,俾臣得安分义,勉效驰驱。”
(2).情分;情义。《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子如 少机警,有口辩,好交游豪杰,与 高祖 相结託,分义甚深。”《北史·杨愔传》:“抚养孤幼,慈旨温颜,咸出仁厚。重分义,轻货财,前后赐与,多散之亲族。” 宋 司马光 《又谢庞参政启》:“道同志合,出处如壹,分义之美,近古所希。”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他是个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须有才智,外人行白打了犹当罪,可不俺关亲人絶分义。”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垂泪
哭泣而眼边垂挂泪水
伤心垂泪
黯然垂泪
篮舆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晋书·孝友传·孙晷》:“ 富春 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 晷 躬自扶持。”《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 清 方文 《赠孙子穀》诗:“蹇予脚疾愁归路,直遣篮舆送到家。”
回辔
回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女﹞大言曰:‘我謁侍御王,寧謁给諫王耶!’回轡而归。”参见“ 迴轡 ”。
犹回马。泛指回行。 唐 杜甫 《冬狩行》:“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迴轡擒西戎。”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长鲸入鼎兮中原,六龙迴轡兮 蜀 门。”《旧唐书·王毛仲传》:“ 天宝 中, 玄宗 在 华清宫 ,乘马出宫门,欲幸 虢国夫人 宅。 玄礼 曰:‘未宣敕报臣,天子不可轻去就。’ 玄宗 为之迴轡。”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市歌
流行于市民中的歌谣。 明 徐渭 《奉师季先生书三》:“今之南北东西虽殊方,而妇女儿童,耕夫舟子,塞曲征吟,市歌巷引,若所谓竹枝词,无不皆然。”
谁家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收得
(1).捕获。《后汉书·公孙瓒传》:“﹝ 瓚 ﹞收得生口七万餘人。”
(2).取得。 唐 曹邺 《寄阳朔友人》诗:“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你们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
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后善
后来的善行。《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更与从事,取其后善。” 李周翰 注:“取其后善,亦掩前恶。” 南朝 梁武帝 《立神明成佛义记》:“后善虽生,暗心莫改。”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风树
《韩诗外传》卷九:“ 皋鱼 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后因以“风树”为父母死亡,不得奉养之典。《晋书·孝友传序》:“聚薪流慟,衔索兴嗟,晒风树以隤心,頫寒泉而沬泣,追远之情也。”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今亲亡矣,纵使异日授一美衣,对一盛饌,尚当泣感风树,忧思无穷。”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寺丞黄正宾授承德郎母王氏赠安人制》:“母仪邈矣,永怀风树之凄凉。”
白杨
(1) 杨属的任一种,其特征是具有柔软而扁平的长叶柄,叶片能在微风中飘动或飞舞
(2) 银白杨的俗称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露草
(1).沾露的草。 唐 李华 《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復啼。” 宋 黄机 《六州歌头·岳总干櫽括上吴荆州启以此腔歌之因次韵》词:“百年忠愤,无泪洒江濆。 曹 刘 事,埋露草,锁烟榛。” 清 谭嗣同 《武昌夜泊》诗之二:“露草逼蛩语,霜花凋雁翎。”
(2).草名。即鸭跖草。
青蒿
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细裂如丝,有特殊气味。茎、叶可入药。嫩者可食。也叫“香蒿”。 唐 韩愈 《醉留东野》诗:“ 韩子 稍姦黠,自慙青蒿倚长松。” 宋 苏轼 《送范德孺》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神麯》:“凡造神麯所以入药……造者专用白麵,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马蓼、苍耳自然汁相混和作饼。” 郭小川 《平炉王出钢记》诗:“天上的星星摆开溜,草原上的青蒿张开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