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可大莫子章同游证通寺原文
好友频相过,閒愁一笑忘。逶迤萧寺径,淡薄老僧房。
饱饭溪山足,空门日月长。
归来怀妙语,心地转清凉。
诗词问答
问:同周可大莫子章同游证通寺的作者是谁?答:袁说友
问:同周可大莫子章同游证通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说友的名句有哪些?答:袁说友名句大全
袁说友同周可大莫子章同游证通寺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相过
(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 杜预 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杨伯峻 注:“ 谈迁 《国榷》引 明 李天经 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
(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3).互相往来。《商君书·兵守》:“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汉 张衡 《西京赋》:“若夫 翁伯 、 浊 、 质 、 张里 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东京 公侯,壮何能加!” 唐 韩愈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逶迤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 * 《长征》
萧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萧子云 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 竺国 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 蒲郡 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 招远 张于旦 ,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淡薄
(1) 不浓厚
雾逐渐淡薄了
(2) 因淡忘而印象模糊
印象淡薄了
(3) 清贫
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红楼梦》
(4) 冷淡,不亲密
感情淡薄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韩愈 《与孟简尚书书》:“ 潮州 时,有一老僧号 大颠 ,颇聪明,识道理。” 宋 陆游 《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復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僧。” 清 郑燮 《题画兰二十一则》之七:“昔游 天目山 ,与老僧坐密室中,闻幽兰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称。《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僧与檀越又有一段因缘,愿投宅上为儿,以报盖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饱饭
吃饱。 汉 王充 《论衡·辩祟》:“人之疾病,希有不由风溼与饮食者;当风卧溼,握钱问祟,饱饭饜食,斋精解祸,而病不治。” 唐 杜甫 《可叹》诗:“吾辈碌碌饱饭行, 风后 力牧 长回首。” 巴金 《五十多个》:“在那里他们希望会得到工作,得到饱饭,得到温暖。”
山足
山脚。《诗·大雅·早麓》“瞻彼旱麓” 毛 传:“麓,山足也。” 唐 徐浩 《谒禹庙》诗:“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 宋 梅尧臣 《三层瀑》诗:“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空门
佛教教义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空的,因指佛教
莫向空门悲物理,吾世从来多沧桑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妙语
(1) 指意味深长或说得很俏皮的话
(2) 快速、简练而漂亮、诙谐的说法
用一些妙语使他们的评论生动
(3) 词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语
妙语惊人
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