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绝句呈赵帅兼简郑机宜原文
雁塔题名尽后贤,即今十八卧重泉。合离荣瘁何须较,强健相过是半仙。
诗词问答
问:六绝句呈赵帅兼简郑机宜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六绝句呈赵帅兼简郑机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雁塔题名
唐 代故事。新科进士在 曲江 会宴后,常题名于 雁塔 。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慈恩 题名,起自 张莒 ,本於寺中閒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神龙 以来, 杏园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后因以“雁塔题名”指进士及第。《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第一件事是劝你女婿读书上进,早早的 雁塔 题名。”亦作“ 雁塔新题 ”。 宋 林光朝 《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 雁塔 新题墨未乾,去年灯火向秋阑。”参见“ 雁塔 ”。
后贤
后世的贤人。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闕之,以俟后贤。” 元 陈基 《秋怀》诗之二:“往圣既作莫,后贤孰当继。”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莫停檀板,且偎红袖,此会后贤应继。”
即今
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重泉
(1).犹深渊。《淮南子·齐俗训》:“积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晋书·裴頠传》:“是以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 南朝 梁 丘迟 《夜发密岩口》诗:“万寻仰危石,百丈窥重泉。”
(2).指土壤的深层。 清 方文 《赠姚有仆进士》诗:“山势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云,下根入重泉。”
(3).犹九泉。旧指死者所归。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美人归重泉,悽愴无终毕。” 宋 苏轼 《祭单君贶文》:“云何不弔,衔痛重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独此技未有嫡传,重泉犹以为憾。”
(4).古地名。《楚辞·天问》:“ 汤 出 重泉 ,夫何辠尤?” 王逸 注:“ 重泉 ,地名也。”《史记·河渠书》:“ 临晋 民愿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东万餘顷故卤地。”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重泉 故城在 同州 蒲城县 东南四十五里,在 同州 西北亦四十五里。”
(5).苔藓名。《表异录·蔬穀》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苔名重泉,亦呼宣蘚,亦名妬草。”今本《述异记》卷下作“重钱”。
合离
(1).聚合与分离。《管子·侈靡》:“夫运谋者,天地之虚满也,合离也,春秋冬夏之胜也。” 尹知章 注:“若天地之有满虚合离,乃理之不可已者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然则 张良 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 宋 王安中 《一落索》词:“玉帐同时英俊,合离无定。路逢新雁北飞来,寄一字、 燕山 问。” 清 黄景仁 《大雨宿青山僧寺》诗:“风雨为合离,阴晴判藏泄。”
(2).即合离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四》:“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若土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参见“ 合离草 ”。
荣瘁
犹盛衰。 宋 苏轼 《和三舍人省上》:“纷纷荣瘁何能久,云雨从来翻覆手。” 梁启超 《论国家思想》:“耗矣哀哉,吾 中国 人之无国家思想也。其下焉者,唯一身一家之荣瘁是问。”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强健
1.亦作"强健"。 2.强壮健康。相过
(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 杜预 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杨伯峻 注:“ 谈迁 《国榷》引 明 李天经 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
(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3).互相往来。《商君书·兵守》:“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汉 张衡 《西京赋》:“若夫 翁伯 、 浊 、 质 、 张里 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东京 公侯,壮何能加!” 唐 韩愈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半仙
(1).半似仙人。传说中仙人居住在高空,旧因称耍秋千的人为半仙,耍秋千为半仙戏。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天寳 宫中至寒食节,竞竖鞦韆,令嬪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本是北方戎戏,移来上苑豪家。女娘撩乱隔墙花,好似半仙戏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出诣鞦韆架下,徘徊凝想……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
(2).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 宋 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缘,我与枯籐各半仙。”
(3).旧称从事星相、占卜、巫医等迷信职业的术法灵妙者。亦有自称以惑众者。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中有 施半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