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戡定兵戈古所难,盛名何啻重于山。
收身矢石征诛外,放意林泉杳霭间。
曾是神龙犹解蛰,岂惟飞鸟会知还。
上方当宁思元老,正恐询谋未许闲。
诗词问答
问:《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诗·其二》的作者是谁?答:胡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胡邃的名句有哪些?答:胡邃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删韵
2. 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一
参考注释
戡定
(1).能定,克定。《书·康王之诰》:“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 孔 传:“当尽和天下赏罚,能定其功,用布遗后人之美言,施及子孙无穷。”
(2).平定。《隋书·虞世基传》:“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经纬天地之谓文,戡定祸乱之谓武。” 明 方孝孺 《送伴读朱君之庆府序》:“ 高皇帝 以雄才神畧,戡定万方。” 邓慕韩 《史坚如事略》:“ 广州 省之中坚,吾自当之,先捣庭穴,次第戡定。”
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猎赋》:“韜兵戈,火网罟。”
(2).指战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 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3).指军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所难
谓难以做到(的事)。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羣善必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实惟太尉, 刘 宗以安,挟功震主,自古所难。”此指难以自处。
盛名
很高的名望
盛名难副
何啻
亦作“ 何翅 ”。犹何止,岂只。 唐 李山甫 《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宋 叶适 《<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 巾山 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氛焰所及,视 乾隆 时,何啻十倍!”
收身
(1).指隐退。 唐 韩愈 《和仆射相公朝回见寄》:“放意机衡外,收身矢石间。” 宋 陆游 《闲咏》之五:“危途九折浩无津,晚幸收身作散人。”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之若穷途。”
(2).缩着身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张君瑞 ﹞曲匝了半餉,收身强起。”
矢石
(1).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 荀偃 、 士匄 帅卒攻 偪阳 ,亲受矢石。”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2).指战争,打仗。《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復受次赏。”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孟子 不以矢石为功, 扬云 不以治民益世,求仁而得,不亦可乎!”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天子抑其言,而讲和之策遂定焉。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
征诛
讨伐。《荀子·乐论》:“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故古之人欲有所为,未尝不先之以征诛而后得其意。”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周 人乘虚而入, 殷纣王 用俘虏兵对敌,卒致‘前徒倒戈’,遭了失败,这便是 殷 周 之际的所谓征诛的实际。”
放意
(1).纵情;恣意。《文子·自然》:“至於神和,游於心手之间,放意、写神、论变,而形於絃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传之道也。” 晋 陶潜 《咏二疏》:“放意乐餘年,遑恤身后虑。” 宋 曾巩 《南源庄》诗:“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一:“荷锄久不厌,放意栖林表。”
(2).放心,不牵挂。《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爷开怀,娘放意,哥宽心,嫂莫虑。”《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若到了家乡,倘有便人,託他捎个书信到 薛婆 处,也教奴家放意。”《再生缘》第六二回:“堪放意,可宽心,眼见良缘有得成。”
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杳霭
见“ 杳蔼 ”。
神龙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解蛰
谓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大戴礼记·夏小正》:“﹝正月﹞鱼陟负冰。陟,升也。负冰云者,言解蛰也。” 王聘珍 解诂:“解读若解卦,犹开也。鱼,水虫也,盛寒之时,蛰於水下,逐其温煖,正月阳气既上,出游於水上,近於冰。”
岂惟
见“ 岂唯 ”。
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上方
(1).前面。《史记·滑稽列传禇少孙论》:“﹝臣﹞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汉书·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姦邪,辰未主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故为上。”
(3).天上;上界。《云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阳空虚之内,无色无象,无形无影。” 元 郑廷玉 《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説法。”《 * 词话》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儿·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叶疏鐘下界闻。”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凉寺》诗:“白寺荒湾略艤舟,携笻来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归寺》诗:“暝色延归路,云中见上方。” 潘飞声 《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诗:“南来弹指又沧桑,斜日疏鐘听上方。”
(5).上邦,大国。《西游记》第二八回:“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
(6).上级。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们以为她应当马上向上方报告,不应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汉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汉书·佞倖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8).同“ 尚方 ”。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明史·徐阶传》:“帝察 阶 勤……召直 无逸殿 ,与大学士 张治 、 李本 俱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饌。”《红楼梦》第五七回:“彼时 贾母 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
(9).上方剑的简称。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军威奋激人心痒,前旌未至声至往。” 清 陆次云 《圆圆传》:“时 闯 师将迫畿辅矣,帝急召 三桂 对平臺,锡蟒玉,赐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关 。”参见“ 上方剑 ”。
当宁
(1).处在门屏之间。宁,古代宫室门内屏外之地。君主在此接受诸侯的朝见。《礼记·曲礼下》:“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孔颖达 疏:“天子当宁而立者,此为春夏受朝时也。宁者,《尔雅》云:‘门屏之间谓之宁。’ 郭 注云:‘人君视朝所宁立处。’”后以“当宁”指皇帝临朝听政。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酬庸报德,寂尔无闻,朕所以垂拱当宁,载惭怀悸者也。”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圣上﹞受禪当宁,而光大前烈;垂统拜璧,而慎寧后嗣。” 宋 陈亮 《论开诚之道》:“平居则何官不可为,缓急则何人不退缩!是宜陛下当宁而嘆天下人才无一之可用。”参见“ 当扆 ”。
(2).指皇帝。 唐 白居易 《画元始天尊赞序》:“﹝皇帝﹞命设绘素,展仪形,五彩彰施,七寳严饰:所以表当宁之瞻仰,感在天之圣神。” 宋 陈造 《赠钱郎中》诗:“孤忠当宁知,宏图时宰领。” 明 李东阳 《同年祭陆鼎仪文》:“疾疢婴其志意,造化歛其形躯。当宁临轩而嗟悼,士林掩涕而欷歔。”
思元
见“ 思玄 ”。
询谋
咨询;商议。《后汉书·桓帝纪》:“永惟大宗之重,深思嗣续之福,询谋台辅,稽之兆占。”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所以询谋、抚纳、勉慰、称扬之殊,皆非素望所及。” 梁启超 《外交方针质言(参战问题)》:“而当絶交之初,又竭力纠合中立国为同调而询谋,首及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