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折桂令原文 诗词名句

折桂令

作者:贾仲名 朝代:元代

折桂令原文

果然似乐昌般破镜重圆。抵多少配上琼簪。

接上冰弦。当初俺两下分开。

今还一处。仍旧完全。

荆楚臣云:这梳上对嵌处。微显纤丝文路。终不如天然完美。正旦唱:虽然是有痕迹香娇玉软。端的个无瑕玼粉绕花缠。

金裹琼沿。翠护朱圈。

白日里垫䯼髻儿权衬着青丝。到晚来贴主腰儿紧搂在胸前。

诗词问答

问:折桂令的作者是谁?答:贾仲名
问:折桂令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折桂令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贾仲名的名句有哪些?答:贾仲名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对玉梳 第四折

参考注释

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破镜重圆

(1)  比喻夫妻离散后重又团聚

果然似乐昌般破镜重圆。——《元曲选·对玉梳》

(2) 亦作“破镜重合”

抵多少

(1).犹言胜过。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二折:“则与这高山流水同风韵,抵多少野草閒花作近隣。” 清  洪昇 《长生殿·密誓》:“抵多少 平阳 歌舞,恩移爱更。”

(2).犹言好比是。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抵多少兴废荣枯在眼前,人被名利牵。” 元  汤式 《一枝花·夏闺怨》套曲:“多间别,少完聚,抵多少夫在 萧关 妾在 吴 ,凤隻鸞孤。” 清  洪昇 《长生殿·献饭》:“抵多少 滹沱河 畔失路 萧王 !”

(3).比不得。谓两者相去甚远,无可比拟。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我如今冒他大雪窰中去,抵多少袖得春风马上归。”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则为这乐府招谗譖,抵多少文章可立身。”

琼簪

玉簪。《南齐书·崔祖思传》:“琼簪玉筯,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 宋  张先 《酒泉子》词:“阑前偷唱击琼簪,前事总堪惆悵。” 清  洪昇 《长生殿·寄情》:“试将银榜端详覷,不免抽取琼簪轻叩关。”

冰弦

琴弦的美称。传说中有用冰蚕丝作的琴弦,故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宝兽沉烟裊碧丝,半折的梨花繁杏枝。粧一胆瓶儿,冰絃重理,声渐辨雄雌。”《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来早, 娉 乃破所照匣中鸞镜,断所弹琴上冰絃,并前时手帕,遣 福福 持去付生,为相思纪念。”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鶯喉歇了南北套,冰弦住了 陈 隋 调;唇底罢吹簫,笛儿丢,笙儿坏,板儿掠。” 欧阳予倩 《荆轲》第二幕:“﹝ 玉姬 ﹞手抚冰弦把 荆卿 看,果然是 燕 赵 好儿男。”

当初

(1) 一开始,最初

当初打算在这里盖栋大楼

(2) 泛指从前或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阿Q当初很不快,后来便很不平。—— 鲁迅《阿Q正传》

两下

(1).双方;两方面。《穀梁传·昭公八年》:“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於礼矣。”《三国演义》第八回:“ 貂蝉 送酒与 布 ,两下眉来眼去。” 吴组缃 《山洪》二:“有一次因为派捐, 三官 提出质问,两下发生争执。”

(2).有屋脊房屋的前后两檐。《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 唐  孔颖达 疏:“ 殷 人以来,始屋四阿, 夏 家之屋,唯两下而已。”

(3).指办法或本领。如:你还真有两下。参见“ 两下子 ”。

分开

使彼此分离、相互不合在一起或离开

石墙把田地分开

仍旧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相当于“仍然”

几年不见,他仍旧是那个模样

完全

(1) 弥补

完全缺陷

(2) 应有尽有;齐全

他的话没有说完全

(3) 全部

完全错了

楚臣

指 屈原 。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楚 臣去境, 汉 妾辞宫。” 唐  李白 《赠崔秋浦》诗之三:“应念 金门 客,投 沙 弔 楚 臣。” 王琦 注:“ 屈原 , 楚 贤臣也。” 宋  苏轼 《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诗:“纫为 楚 臣佩,散落天女襟。” 清  龚自珍 《辨仙行》:“ 周任  史佚 来斌斌,配食 漆吏 与 楚 臣;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惻悱怀义仁。”

微显

谓显现微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燿。”参见“ 微显阐幽 ”。

文路

(1).犹文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於时 正始 餘风,篇体轻澹,而 嵇 、 阮 、 应 、 繆 ,并驰文路。”

(2).纹缕,纹理。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四折:“这梳上对嵌处,微显纤丝文路,终不如天然完美。”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天然

(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完美

完备美好;没有缺陷

完美的计划

正旦

戏曲角色,即青衣

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痕迹

某物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如船的航迹、足迹线或轮辙)

雪橇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

他的写作有着草率的痕迹

玉软

形容肤体洁白而柔软。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趲。”

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瑕玼

见“ 瑕疵 ”。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丹地清江若有期,卜居仍俯小涟漪。颇怜松竹无多地,只顿琴书已近篱。久雨不妨田要润,暂凉真与病相宜。何当去此炎歊酷,日待风高脱叶时。
  • 作者:张说,朝代:唐代
    旧传南海出灵禽,时乐名闻不可寻。形貌乍同鹦鹉类,精神别禀凤凰心。千年待圣方轻举,万里呈才无伴侣。红茸糅绣好毛衣,清泠讴鸦好言语。内人试取御衣牵,啄手暝声不许前。心愿阳乌恒保日,志嫌阴鹤欲凌天。天情玩讶良无已,察图果见祥经里。本持符瑞验明王,还用文章比君子。自怜弱羽讵堪珍,喜共华篇来示人。人见嘤嘤报恩鸟,多惭碌碌具官臣。
  • 作者:宋伯仁,朝代:宋代
    锦囊诗裹识花洲,何日清江得醉游。百亩故园重饾饤,四贤遗像愈风流。香浮红树春应早,雪压寒梅月想留。我有烟波鱼具了,一丝风底愿维舟。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雨花不啻数吟之,著弗著胥徒费辞。

    欲笑维摩及师利,无言处已属多为。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能免尧捐瘠,端由稷播艰。民生频不竞,世故政相关。穴蚁移楼杪,田畦产灶间。丰凶卜檐溜,半月响潺湲。
  • 作者:敦煌曲子,朝代:唐代

    二疑中间难启会。

    劝君学道莫懈怠。

    念念精进须向前,菩提烦恼难了解。

  • 作者:吕公著,朝代:宋代
    清世文章日月悬,无才惟幸乐丰年。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古有孟轲难语觉,时无颜子易为贤。读书每到天根处,长惧诸公问极前。
  • 作者:彭汝砺,朝代:宋代

    雕金閒璧云中居,卧龙更有文公庐。

    门前不设羊牛车,谁捋虎须跋狼胡。

    宝林环绕千珊瑚,中间一点摩尼珠。

    游戏乐说心如如,诸方传录为奇书。

    爱师谈实非空虚,生决定信无疑狐。

    表里洞彻如冰壶,轻重已自分锱铢。

    咫尺祇恨相逢疏,各自有口能无吁。

  • 作者:陈普,朝代:宋代
    杂沓平原起电红,凭陵势欲逼青峰。草芽不问新开甲,蛰户尤怜乍启封。何暇彻侯分玉石,略如伯益逐蛇龙。际天逸德无人问,独倚高楼到晚锺。
  • 作者:刘仙伦,朝代:宋代
    昨长庚入梦,昴宿呈祥,岳神锺秀。降产英贤,信道由天佑。蓂荚飞三,九秋将暮,遇称觞时候。香爇沈檀,曲调金缕,满斟春酒。试纪绛年,六身二首,甲子方延,才经八九。款醉蓬莱,寿与天长久。桂子青春,兰孙方茂,谅箕裘方绍。折桂来秋,成名指日,家毡复旧。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