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客中作原文 诗词名句

客中作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客中作原文

江天雨霁秋光老,野气川云净如扫。
投空飞鸟杂落叶,极目斜阳衬衰草。
平沙争渡人鹄立,长亭下马障泥湿。
累累红果络青篾,未霜先摘犹酸涩。
客中虽云贪路程,买薪籴米常留行。
茆檐独坐待僮仆,不闻人声闻碓声。

诗词问答

问:客中作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客中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江天

江面上的广阔空际

万里江天

秋光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野气

(1).野外的气象。 唐 刘希夷 《晚憩南阳旅馆》诗:“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

(2).野外的雾霭。 唐 李商隐 《戏赠张书记》诗:“池光不受月,野气欲沉山。” 明 高启 《过硖石》诗:“土门闭落日,野气白于水。”

(3).山野气息。 宋 梅尧臣 《会胜院沃州亭》诗:“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

(4).指粗俗气息。 宋 杨万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庭中梅花如贵人,也无野气也无尘。” 朱自清 《论朗诵诗》:“单是看写出来的诗,会觉得咄咄逼人,野气、火气、教训气;可是走进群众里去听,听上几回,就会不觉得这些了。”

(5).犹兴旺。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这是新添的,前天还没卖座。生意真是野气。”

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落叶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极目

远望,尽目力所及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极目四望。——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义律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衰草

干枯的草

衰草满地

平沙

(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鹄立

如鹄延颈而立,形容盼望等待

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后汉书·袁绍传》

长亭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下马

(1) 从马上下来

我为了减轻马的负载宁愿下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或工作项目中止进行

障泥

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东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王武子 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 王 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唐 李白 《紫骝马》诗:“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脂香玉黛约裙衩,障泥油壁停梳掠。”

累累

(1) 多次

(2) 数目多得无法计算的

罪行累累

(3) 重叠,重积;另联贯成串,众多的样子

青篾

(1).竹皮。因其色青,故称。 唐 白居易 《重题小舫赠周从事兼戏微之》诗:“细篷青篾织鱼鳞,小眼红窗衬麴尘。”

(2).喻指植物的藤蔓。 宋 陆游 《客中作》诗:“累累红果络青蔑,未霜先摘犹酸涩。”

(3).古地名。《文选·枚乘<七发>》:“廻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 青篾 、 檀桓 ,盖并地名也。”

酸涩

辛酸的

卢进勇看看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七根火柴》

客中

谓旅居他乡或外国。 唐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诗:“我家 襄水 上,遥隔 楚 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宋 戴复古 《泉南》诗:“客中归未得,岁事渐相催。” 元 尹廷高 《客中秋社》诗:“社日伤心在客中,凄然涕泪落秋风。故乡田土荒芜尽,枉向他州説岁丰。”《红楼梦》第五七回:“ 寳玉 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 寳姐姐 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 中国 社会呢?客中 中国 书籍没有,不用说现代的不能研究,就是历史的都不成。于是决定回国一次。”

贪路

急于赶路。 晋 潘岳 《上客舍议》:“又行者贪路,告糴炊爨,皆以昏晨。” 唐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 元 王恽 《江南道》诗:“我行贪路发五更,马上吟看乱山晓。”

留行

(1).挽留,使不离去。《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 赵岐 注:“欲为王留 孟子 行。”

(2).停止行进。《韩非子·存韩》:“ 秦 发兵不留行,而 韩 之社稷忧矣。”《汉书·李广利传》:“ 贰师 欲攻 郁成城 ,恐留行而令 宛 益生诈,乃先至 宛 。” 颜师古 注:“留行,谓留止军,废其行。”

(3).指阻挡,阻碍。《汉书·韩安国传》:“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 匈奴 ,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癕也,必不留行矣。” 颜师古 注:“留,止也。言无所碍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4).停止与前进。《隋书·天文志中》:“此五星合见、迟速、逆顺、留行之大经也。”

独坐

(1).一个人坐着。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独坐愁苦,终日无覩。” 唐 王维 《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復长啸。”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访蔡四芹溪》诗:“与其独坐愁心烦,何如赤脚著短褌。”

(2).专席而坐。亦谓骄贵无匹。《后汉书·宣秉传》:“ 光武 特詔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两墯。’” 李贤 注:“独坐言骄贵无偶也。”

(3). 唐 人因《后汉书·宣秉传》中“三独坐”之事,遂以“独坐”为御史中丞别名。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诗:“通籍微班忝,周行独坐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李 寻为独坐,三臺肃畏,而升相府。”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宅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

僮仆

仆人

僮仆欢迎。——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清· 张廷玉《明史》

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闻人

复姓。《后汉书·灵帝纪》:“太僕 沛国 闻人袭 为太尉。” 李贤 注:“姓 闻人 ,名 袭 ,字 定卿 。《风俗通》曰:‘ 少正卯 , 鲁 之闻人,其后氏焉。’”

(1).有名望的人。《荀子·宥坐》:“夫 少正卯 , 鲁 之闻人也。” 杨倞 注:“闻人,谓有名为人所闻知者也。”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羣吏,皆厚其餼赂,或作謌诗以嘉童子。”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二:“学业固陋,又不能与世之闻人者齿。”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六:“关于离婚的事情,在别国往往在报上的‘社会新闻’里闹得天翻地覆……尤其是涉及名流闻人和社会花的时候,要使不少访员先生们忙得屁滚尿流,汗流浃背!”

(2).特指旧社会流氓帮会中威势显赫的头面人物。 沙汀 《淘金记》二二:“是的,消遣!若果误认他们嫖娼,那是不正确的。这不仅因为他们是 北斗镇 的闻人,他们一向是并不放浪的;但于新‘货’到的时候逢场作戏一番而已。” 徐铸成 《杜月笙正传》二:“我在这一节里,写这位‘闻人’的出生,童年生活,直到他升为‘大亨’、‘闻人’的全过程。”

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胡曾,朝代:唐代
    半床秋月一声鸡,万里行人费马蹄。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楼台稍辨乌城外,更漏微闻鹤柱西。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 作者:王之望,朝代:宋代
    江上危亭思黯然,追游陈游欲经年。别来西望应相忆,郢树荆门共一川。
  • 作者:骆宾王,朝代:唐代
    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天阶分斗极,地理接楼烦。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戍古秋尘合,沙寒宿雾繁。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兰渚浮延阁,蓬山款禁园。彯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一朝从篚服,千里骛轻轩。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 作者:释德洪,朝代:宋代

    十年不扫先师塔,闻有双桐护石根。

    多宝佛应分半座,主林神对现前身。

    诗成坐对南州祖,写寄山中玉涧因。

    他日就阴当缚屋,岁时香火愿为邻。

  • 作者:张说,朝代:唐代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 作者:胡寅,朝代:宋代
    为问东风有底忙,吹成疏雪洒林塘。应知剩馥归香骨,谁拾残英试粉妆。安得反魂三折臂,漫披能赋九回肠。枝间赖有青青子,不遣行人折过墙。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风号窗外独株松,想汝看书趁晓钟。是我起行茅店月,御寒还觉欠茏茸。
  • 作者:邓肃,朝代:宋代
    引领门墙数舍耳,剑之水源自樵水。裹粮问道嗟未能,参前倚衡见夫子。自笑昔为尘土人,春狂时逐卖符嗔。年来懒惰百事废,洗空人伪惟葆真。更余净业磨未绝,强继弥明不知拙。岂是螳螂敢当车,貘兽从来食铜铁。
  • 作者:萧衍,朝代:南北朝
    张乐阳台歌上谒。如寝如兴芳晻暧。容光既艳复还没。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
  • 作者:毛澄,朝代:清代

    瑶光无事学三乘,寿邸何曾冀上升。

    毕竟仙家输佛力,乾陵犹得望昭陵。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