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书三十首原文
何以知秋深,衾薄无浓梦。梦断复不眠,寒气夜已纵。
幻虚成诸有,谁实神其用。
积惨以消之,化工似好弄。
东家生育喜,西舍哭泣痛。
鸿荒考妣初,万代几宾送。
释氏寂灭乐,此理未必中。
浩然思无涯,雨鸣鼓钟动。
诗词问答
问:秋晚杂书三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秋晚杂书三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秋晚杂书三十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秋深
深秋。指晚秋时节。 南朝 陈 陈叔齐 《籁纪》:“擣衣者,秋深治衣之声也。” 唐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绅 《重别西湖》诗:“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梦断
犹梦醒。 唐 李白 《忆秦娥》词:“簫声咽, 秦 娥梦断 秦 楼月。” 元 尹公远 《尉迟杯·题卢古溪响碧琴所》词:“何事梦断湖山,尚 九里 松声,八月潮怒。”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五:“残灯彷彿朱衣语,梦断潮声夜殷牀。”
寒气
(1) 低温状况;寒性
寒气太重
(2) 寒冷的气;冷的气流
寒气透心凉
诸有
所有,一切。《百喻经·出家凡夫贪利养喻》:“昔有国王,设於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浄。”
积惨
犹积忧。《文选·刘琨<答卢谌书>》:“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刘良 注:“惨,忧也。”《周书·王褒传》:“视阴愒日,犹 赵孟 之徂年;负杖行吟,同 刘琨 之积惨。” 杨笃生 《新湖南》第三篇:“政府间岁,则增秀才额或举人额数名,以示报酬,所欠则以乐捐二字了之,故 湘 人之进取於场屋者,常不免动其衽金寝革之积惨。”
化工
(1) 化学工业的简称
化工厂
(2) 化学工程的简称
化工系
(3) 自然的造化者
好弄
爱好游戏。《宋史·文苑传五·黄伯思》:“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餘言。”参见“ 弱不好弄 ”。
家生
(1) 〈方〉∶家具;居室用品;器物
(2) 家庭的生活
(3) 家生子
西舍
(1).西下;西止。 汉 刘向 《九叹·远游》:“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復顾。” 唐 薛能 《彭门偶题》诗:“ 淮王 西舍固非夫, 柳惲 偏州未是都。”
(2).西邻。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诗:“父母愍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 宋 范成大 《归州竹枝歌》:“东邻男儿得 湘纍 ,西舍女儿生 汉 妃。”
(3).西面的房屋。《宋史·刘温叟传》:“ 太宗 在 晋 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 温叟 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紈扇,所遣吏即遗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
哭泣
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
他们在一起哭泣
鸿荒
(1).太古,混沌初开之世。 汉 扬雄 《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 南朝 宋 鲍照 《石帆铭》:“在昔鸿荒,刊启源陆;表里民邦,经纬鸟服。” 宋 陆游 《游武夷山》诗:“巢居寄千仞,鸿荒想 羲 轩 。” 郭沫若 《创造者》:“我要高赞这最初的婴儿,我要高赞这开辟鸿荒的大我。”
(2).边远荒僻之地。 唐 李白 《明堂赋》:“点翠綵于鸿荒,洞清阴乎羣山。” 王琦 注:“鸿荒,大荒也,谓旷远之地也。”
考妣
父母的别称。《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孔 传:“考妣,父母。”《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朱衣银鱼,象服以崇,锡荣考妣,孝道上穷。” 明 方孝孺 《题桐庐二孙先生墓文后》:“或慟哭荒江断垄间,如失考妣。”按,考妣仅指死去的父母,惟《曲礼》有此异说。参阅《尔雅·释亲》 郭璞 注及 郝懿行 义疏。
释氏
佛姓 释迦 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晋书·何充传》:“于时 郗愔 及弟 曇 奉天师道,而 充 与弟 準 崇信 释氏 。” 南朝 梁 沉约 《究竟慈悲论》:“ 释氏 之教,义本慈悲。” 唐 罗隐 《代文宣王答》诗:“ 释氏 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崔侍郎 安潜 ,崇奉 释氏 ,鲜茹荤血。”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余平生不信 释氏 之学,而梦中所见如此,殆不可解。” 清 王锡 《法相寺》诗:“ 释氏 贵无生,不在形骸久。”
寂灭
(1) 消灭;消逝
楼下的人声渐渐寂灭了
(2) 佛教用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浩然
(1).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时积雨大水, 懿 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
(2).广大壮阔貌。《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淮南子·要略》:“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发之为文章,则浩然而无涯。”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吾尝登 帕米尔 之原,天风浩然,梅花开矣,白云飞矣。”
(3).正大豪迈貌。 晋 陶潜 《扇上画赞》:“至於 於陵 ,养气浩然。” 元 张可久 《金字经·偕王公实寻梅》曲:“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 赵忠节 ﹞有侠丈夫风,呼卢纵饮,意气浩然。”参见“ 浩然之气 ”。
(4).不可阻遏、无所留恋貌。《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朱熹 集注:“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 唐 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清 徐士鸾 《宋艳·丛杂》:“ 杨蟠 宅在 钱塘湖 上,晚罢 永嘉郡 浩然挂冠。”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再到 南美洲 去看那茫茫的大沙漠……到 南沙群岛 去看那郁郁的大森林--于是浩然归国。”
无涯
无尽;无限
灾祸无涯
鸣鼓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