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原文
几点朝来小雨斜,未应造物妒山家。陡惊春报千林信,拟问天留数日花。
写物只今须老笔,染根何处有灵芽。
彩云过眼真如梦,著意追摹岂好夸。
诗词问答
问: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刘克庄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小雨
指雨量不大的雨(24小时内雨量达10毫米或一小时内雨量在2.5毫米以下的雨)
未应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 太极殿 前作虎视。”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明 高启 《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2).隐士。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见《宋史·隐逸传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同去山家走一遭……实不相瞒,学生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 知礼 等称为山家,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参见“ 山家宗 ”。
惊春
谓花木于春日来临时迅速萌发。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开芳及雉节, * 吝惊春。” 唐 阎伯璵 《盐池赋》:“入泽遐窥,喜晴天之速曙;隔林斜望,讶琼树之惊春。”
问天
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汉 王逸 《<楚辞·天问>序》:“《天问》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一:“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写物
描绘人或物。 唐 王蔼 《祖二疏图记》:“ 吴郡 顾生 能写物,笔下状人,风神情度,甚得其态。” 唐 曹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诗:“自怜不羈者,写物心常简。” 宋 曾巩 《齐州杂诗》序:“虽病不饮酒,而间为小诗,以娱情写物,亦拙者之适也。”
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老笔
老练娴熟的笔法。 唐 李白 《题上阳台》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题沉石田临倪画》:“先生老笔密思,於 元镇 若淡若疏者异趣耳。” 清 郑燮 《题高凤翰寒林雅阵图》:“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準绳自然秀异絶俗,於少时已压倒一切矣。”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灵芽
(1).瑞草。 唐 许敬宗 《贺杭州等龙见并庆云朱草表》:“非烟五色,杂云旗於翠华;朱草三英,代灵芽於芳籍。”
(2).指茶叶。 唐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復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宋 黄儒 《品茶要录》:“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二一:“ 武彝 初致紫灵芽,答貺包鱼礼未奢。”
(3).神明本性。《药师本愿功德宝卷》:“如来四十八愿深,普度 恒 沙世间人。归家永证无生地,灵芽接续未来因。” 清 洪昇 《长生殿·制谱》:“待谱他月里清音,细吐我心上灵芽。”
彩云
绚丽的云彩
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真如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追摹
(1).摹绘死者画像。 清 周亮工 《题高云客诗后》:“比闻 程公 之亡也, 兆 为文哭之,復倩 郭巩 追摹其小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这喜容或者取生前的小照临下来的,或者生前没有小照,便是纔死下来的时候对着死者追摹下来的。”
(2).追忆摹仿。《花月痕》第八回:“一路上凝神渺虑,细细追摹。” 朱自清 《<毁灭>序》:“所幸心境还不曾大变,当日情怀,还能竭力追摹,不至很有出入。”
精彩推荐:
- 我来自京师,已丑之十月。道之建剑间,行行遇兵卒。问之何为行,对言声哽咽。初只因临汀,监商时出没。县官事张皇,星夜闻帅钺。帅出乃捕兵,此曹辄猖獗。加之江西寇,恃嶮护巢穴。向来误降临,贻祝今尤烈。合党肆纷披,交锋争桀黠。聚落西百村,室庐遭毁爇。转徒临照阳,孤城危一发。帅方实归装,视此苦不切。惟漕暨庾台,协心图扑灭。移文责十连,义激词语辣。就檄刘权军,专城植铩盾。又有一老尉,贾勇抗鸱鹘。赖此所居民,犹苟旦暮活。我闻此卒言,忧愤中肠热。及归抵吾庐,保伍亦团结。或恐汀邵寇,余烬尚分裂。或疑鼠狗徒,乘间敢窃发。吾乡号乐国,目不见雨铁。一闻钲鼓声,缩头畏如鳖。新岁或讹言,城居竟搬挈。丁男肩欲頳,稚女足不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