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墅原文
野墅平芜落照间,小桥几曲水潺湲。
即看比户无饥色,不觉凭舆动喜颜。
箬笠牧童寒篴远,钗梁村妇晚花殷。
寻常俚语还堪听,租赋无供丰岁閒。
诗词问答
问:野墅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野墅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野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五
参考注释
野墅
村舍;田庐。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七:“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
平芜
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落照
夕阳的馀晖。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唐 姚合 《霁后登楼》诗:“为有登临兴,独吟落照中。” 清 周亮工 《杭州城上有怀》诗:“五更梦断寒云外,千里书来落照边。” 郁达夫 《重游犬山城》诗:“ 白帝城 头落照鲜,清游难忘四年前。”
小桥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曲水
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曲水流觴日,倡优醉度旬。” 清 魏源 《岱麓诸谷诗·岱谷陪尾山源》:“人间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参见“ 上巳 ”。参阅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曲水》。
潺湲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比户
(1).家家户户。《魏书·李安世传》:“无私之泽,乃播均於兆庶;如阜如山,可月积於比户矣。” 五代 李中 《献乔侍郎》诗:“九霄恩復降,比户意皆忻。”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祇为着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试游于都会,入於閭井,听乡謡,比户可忧焉:老妇隆冬无被,乃典衣而疗子孙之疾;老翁白首无裤,乃力作而偿子孙之负。”
(2).形容人多而普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泉近体》:“何以效 苏 陆 者比户,谈 王 李 者塞途也?”
(3).一户挨着一户。 清 唐甄 《潜书·远谏》:“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邻里乡党,比户而居。”
饥色
飢饿的面色。《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举头忽见一人,行步獐狂,精神愰惚,面带飢色,腰剑而行。”
飢饿的面色。饥,通“ 飢 ”。《晏子春秋·谏上十四》:“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 宋 秦观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道山虽云佳,久寓有饥色。”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箬笠
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红楼梦》第四五回:“ 宝玉 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 许杰 《邻居》四:“在风雨潇潇中,他拿着一支钝凿,没有箬笠,更没有蓑衣,出着头,在雨下淋到酒店。”
牧童
放牧牛羊的小孩
钗梁
钗的主干部分。 北周 庾信 《镜赋》:“悬媚子於搔头,拭釵梁於粉絮。” 倪璠 注:“言釵梁用粉絮拭之,其色光明也。” 宋 周邦彦 《渔家傲·般涉》词:“日照釵梁光欲溜,循阶竹粉霑衣袖。” 清 龚自珍 《临江仙》词之二:“酒渴思茶交午夜,沉烟閒拨釵梁。”
村妇
(1).乡村妇女。 唐 白居易 《寄内》诗:“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擣衣。” 元 吴西逸 《殿前欢》曲:“山鬼放揶揄笑,村妇唱糊涂调。”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人家都称她 无常嫂 。”
(2).粗野的妇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张员外 与妈妈听得,大怒道:‘当初只説娶过良善人家女子,谁想娶这个没规矩、没家法、长舌顽皮村妇!’”
寻常
普通,一般
不寻常的来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寻常巷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俚语
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
租赋
租税。《史记·五宗世家》:“令吏毋得收租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州送租赋诣京师,至 潁川 界为盗所夺。” 宋 苏洵 《上皇帝书》:“今不为之计,使姦人猾吏养为盗贼,而后取租赋以啖骄兵。”《明史·太祖纪一》:“今有司除租赋,皆顿首谢。”
丰岁
犹丰年。《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足食。” 唐 张九龄 《和崔尚书<喜雨>》:“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元史·礼乐志三》:“丰岁穰穰,延洪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