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竺法喜寺原文
灵感众生愿,慈悲古佛身。
随缘为法喜,住世几千春。
复此瞻相好,于何论果因。
订他真里幻,證此幻中真。
诗词问答
问:上天竺法喜寺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上天竺法喜寺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上天竺法喜寺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
2. 咸淳临安志称后晋天福四年僧道翊结庐山中夜有光就地视之得奇木命孔仁谦刻观音像会得古佛舍利因纳之顶间妙相具足又钱俶梦白衣人感悟即其地创佛庐号天竺每逢旱祷两必应颇著灵感嘉祐末郡守沈文通以为天竺起于 * 时踰七百载请于朝赐名灵感观音院
参考注释
灵感
灵验;灵应。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
生愿
佛教指强烈的生存愿望
慈悲
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古佛
(1).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 宋 朱熹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清 袁枚 《普陀寺》诗:“古佛坐无言,流泉代作语。”
(2).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随缘
(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 巴 童 蜀 马共随缘。”《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圣者》:“到处随缘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为法
(1).制定法律。《史记·曹相国世家》:“百姓歌之曰:‘ 萧何 为法,顜若画一; 曹参 代之,守而勿失。’”
(2).成为法则。 唐 韩愈 《进学解》:“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住世
谓身居现实世界。与“出世”相对。 明 袁宏道 《<往有误传龙君御死者,作诗哭之>诗附<哭诗>》之一:“住世灯前影,居官浪里身。”《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 逸云 ……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 逸云 。”
千春
(1).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万古,祇彰誚辱。” 唐 杜甫 《往在》诗:“千春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闻一多 《你指着太阳起誓》诗:“‘永久’早许给了别人,粃糠是我的份,别人得的才是你的菁华--不坏的千春。”
(2).寿辰。《孽海花》第二十回:“ 李 老爷的千春,我们怎会忘了。”
相好
(1) 关系亲密,感情好
(2) 亲密的朋友
此银也是我相好借来的,并无利息。——《七侠五义》
(3) 恋爱(多指不正当的)
(4) 旧时对狎客称与之过从密切的妓女
于何
(1).为何;如何。《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
(2).什么。于,助词。 汉 张衡 《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 何氏 之从学,兰蕙已满畹。於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