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木犀)原文
黄衫相倚。翠葆层层底。
八月江南风日美。
弄影山腰水尾。
楚人未识孤妍。
离骚遗恨千年。
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
诗词问答
问:清平乐(木犀)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问:清平乐(木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清平乐(木犀)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陈与义的名句有哪些?答:陈与义名句大全
陈与义清平乐(木犀)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黄衫
(1). 隋 唐 时少年穿的黄色华贵服装。《隋书·麦铁杖传》:“将渡 辽 ,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
(2).泛指飘逸华丽的服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后跋》:“ 吴园次 弔 董少君 诗序云: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3).借指少年。 宋 陈克 《菩萨蛮》词:“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4).指行侠仗义的人。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余云黄衫、 押衙 ,非 君平 、 仙客 所能自为。” 清 寒食生 《乘龙佳话·牧龙》:“问君子,作黄衫,可相允?”《孽海花》第三回:“彼此日夜相思,甘为情死。但使无青鸟,客少黄衫,也只好藏之心中罢了。”参见“ 黄衫客 ”。
(5).古时吏役之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洪稚存 题某官《散賑图》云:‘……黄衫小吏足不停,村后村前更招手。’”
翠葆
(1).帝王仪仗的一种。以翠羽联缀于竿头而成,形若盖。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诗:“翠葆随风,金戈动日。” 宋 史浩 《满庭芳·立春词时方狱空》词:“知是东皇翠葆,飞星汉、来止人间。”
(2).作为天子的代称。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参见“ 羽葆 ”。
(3).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嫩嵐滋翠葆,清 渭 照红妆。” 宋 欧阳修 《送赵山人归旧山》诗:“ 屈 贾 江山思不休,霜飞翠葆忽惊秋。”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乘凉翠葆颯,撑暑碧油烘。”
层层
(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
(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弄影
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迭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 宋 张先 《天仙子》词:“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茅盾 《子夜》十九:“惨黄的太阳在窗前弄影。”
山腰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 唐 白居易 《残暑招客》诗:“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迴。”《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一句话未完,只听得山腰里吱的一声骲头响箭,一直射在半空里去。” 闻一多 《初夏一夜的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拿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水尾
江河的末端。 宋 陈与义 《清平乐·木犀》词:“八月 江 南风日美,弄影山腰水尾。” 宋 范成大 《次韵马少伊木犀》之二:“水尾山腰树影苍,一天风露不供香。”
孤妍
独秀的花。亦借指俊才。 宋 陈与义 《清平乐·木犀》词:“ 楚 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离骚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遗恨
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
吾遗恨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无住
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 唐 张说 《杂诗》之四:“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唐 谢勮 《游烂柯山》诗:“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説。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唤起
(1) 把 从睡梦中叫起
跑到冒着火焰的房子里唤起了这位老人
(2) 激起回忆、联想
这个地方唤起了人们对更幸福的年代的回忆
精彩推荐:
- 我来自京师,驾言出城郭。双轮既以膏,十骑殊不弱。时维冬气深,霜重草木落。燕谷律未温,芦沟冻如涸。王事甘苦辛,客程念悠邈。岁荒无廪蓄,民困有离瘼。深州隐孤城,衡水横一榷。逢人问来由,问讯得厓略。齐郊接楚望,邾邑闻鲁柝。峄桐丹凤老,秦篆青苔剥。有怀情惘恍,默坐思恬漠。释劳问皋苏,供馔杂藜藿。眼空长短亭,身类屈伸蠖。滕阳路崎岖,泗下水联络。登舟舣仍发,对酒罢复酌。客来共欢娱,醉后交嗢噱。沿流弄清浅,纵意穷恢廓。扫雪烹月团,挥毫饮铜雀。故人惠诗章,才美信超卓。因观绝妙词,足觇渊源学。嘉禾去稂莠,周道非荦确。思齐切我心,医拙凭谁药。自从挹光霁,渐欲销鄙薄。惟兹旧交稔,绝胜新知乐。苍蝇喜追逐,顽石赖磨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