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逋二扎四用苏轼韵原文
五诗早入石渠藏,二扎人间如抱曲。
一时无意得联珍,字精神照千秋绿。
我爱苏诗赓以三,那论珷玞及真玉。
谁知石田先著鞭,此事诚堪惊世俗。
苏则题诗沈题扎,恰似一镫燃百烛。
翰臣金台获佳迹,意在丰城双补足。
书我三作当题识,瘦劲谁当嗤少肉。
陈张吴李和者四,各具清新率可录。
东阳识见洵独高,二义不碍重押曲。
春巡至今凡几年,令我遐忆西湖竹。
竹之传也固多人,不若林梅匹陶菊。
诗词问答
问:题林逋二扎四用苏轼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林逋二扎四用苏轼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八
2. 裘曰修自记得之金台王氏
参考注释
石渠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意得
(1).谓心愿获偿。《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今 汉王 大败亏输, 项王 意得志满。”
(2).引申为称心如意,洋洋自得。《南史·袁湛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 宋 陈师道 《捕狼》诗:“一狼将四子,二岭走千羊。意得无前敌,时乖闕后防。”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或值徜徉山水之际,时而意得忘言。”
神照
犹精神的察照能力。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若诚信之贤,独朗神照,足下復何由知之,而言者会復谓是妄説耳。”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子推神照於形表,指太极於物先,诚有其义。”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珷玞
似玉的美石。《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大兴殿舍,功作万计, 徂来 之松,刊山穷谷,怪石珷玞,浮于 河 淮 。” 唐 窦臮 《述书赋》:“ 纂 焕 嗣圣,体多拘捡,如彼珷玞,乱其琬琰。”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真玉既出,焉用珷玞,皎月当空,何劳爝火。” 蔡有守 《师子林》诗:“世之 耳 餘 辈,珷玞混球琳。”
真玉
美玉。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 张騫 言 大宛 之天马汗血, 安息 之真玉大鸟。” 清 钱谦益 《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诗:“淤泥生妙莲,炎火见真玉。”
石田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无用之物。《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於 齐 ,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唐 寒山 《诗》之六六:“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得之则曰犹获石田,失之则曰不勤远略。” 梁启超 《论生利分利》:“顾同一土地也,在野蛮民族之手,则为石田;在文明民族之手,则为奇货。”
(2).贫瘠的田地。 宋 秦观 《次韵子由题蜀井》:“ 蜀 冈精气滀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 元 王逢 《赠龙虎山人郑良楚》诗之二:“石田岁稔茅屋好,种菊乞诗 虞翰林 。”《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有居民四五十家,衣冠古朴,气质淳厚,石田茅屋,竹户荆扉,犬吠鸡鸣,桑麻掩映,儼然一村落地。”
(3).指石砚。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石户 之封可守,石田之穫不虚;传子孙而无累,貽朋友而欣愉。”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药裹但随庭草积,学徒应共石田荒。”
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恰似
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一朵。——徐志摩《沙扬那拉》
金台
(1).金砌的台;华美的台。《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三国 魏 崔琰 《述初赋》:“列金臺之蹇产,方玉闕之嵯峨。”
(2).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结搆巧丽,穷尽神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七:“金臺罗中天,羽客恣游息。”
(3). 黄金台 的省称。比喻延揽士人之处。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正忧衰老辱 金臺 ,敢望 昭王 顾问来。” 宋 秦观 《谢程公闢启》:“引置 金臺 之馆,俾参珠履之游。” 郭沫若 《归国杂吟》:“ 金臺 寂寞思 廉颇 ,故国苍茫走 屈平 。”参见“ 黄金臺 ”。
(4).指古 燕 都 北京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当 成祖 建都 金臺 时,即因居民疎密,编为保甲。”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诗:“ 金臺 酒坐擘红笺,云散星离又十年。” 章炳麟 《咏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国氛,‘ 对山 救我’带犹存。”
补足
补充或提供使足数
补足所需资金
题识
(1).写上标记。《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曹操 徵 歆 ﹞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餘人,赠遗数百金。 歆 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世宗 常令陶人应二十四气,烧瓦二十四片,各题识其节气。”
(2).指标记。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五:“一令独餽古甎二十事,年号题识皆 秦 汉 物。”
(3).犹题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惜乎鉴定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经前辈品题者,尽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无题识。” 明 宋濂 《题周母李氏墓铭后》:“ 梁 太常卿 任昉 著《文章缘起》一卷,凡八十有五题,未尝有所谓题识者。题识之法,盖始见於 唐 而极盛於 宋 ,前人旧跡,或闇而弗彰,必假能言之士,歷道其故而申之,有如笺经家之疎云耳。非专事於虚辞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 梁师成 ﹞多置书画卷轴於外舍,邀宾客纵观,得其题识,合意者輒密加汲引,执政、侍从,可阶而升。” 叶圣陶 《隔膜》:“悬空的煤油灯照得全室雪亮,连墙角挂着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题识都看得清楚。”参见“ 题跋 ”。
(4).犹题款。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唐 咸通 十四年癸巳, 凝式 是年生,故题识多自称癸巳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日轻俊后生辈,乘酒纵笔,题识书画卷轴,有不着姓名,止题道号者,得不有愧於前辈乎?”
瘦劲
瘦硬有力。多指书法
书法瘦劲
谁当
何人。当,语助词。《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穫者妇与姑。’”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弯碕》诗:“永怀 少陵 诗:‘菱叶净如拭’。谁当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为,为什么。 唐 沉佺期 《拟古别离》诗:“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远游谁当惜,所悲会难收。”
(2).安得,怎得。 唐 刘长卿 《酬李侍御登岳阳见寄》诗:“谁当北风至,为尔一开襟。” 唐 韦应物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诗:“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谁当 曲水 行,相思寻旧跡。”
清新
(1) 清爽新鲜
一股清新的空气
(2) 清美新颖
气调清新
阳识
古代钟鼎器皿上的款识,有阴文阳文之别,阳文的款识称“阳识”。《说郛》卷十二引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识文》:“ 三代 用阴识,谓之偃囊字,其字凹入也。 汉 以来或用阳识,其字凸,间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鐫碑者。”参见“ 阴识 ”。
二义
(1).犹言次等、二流。 明 李贽 《杂说》:“由此观之,画工虽巧,已落二义矣。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2).指另外的意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凡双声叠韵之字,皆无二义。”
不碍
无妨碍;没关系
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老舍《骆驼祥子》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凡几
共计多少。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寿赵癯斋》词:“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沙三》:“ 虎邱 繁华甲天下,酒楼歌榭,画舫灯船,每岁破家其中者,不知凡几。”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编》六:“因没有户籍竟无资格入学的失学儿童,正不知凡几。”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不若
即不如
不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陶菊
指菊花。 晋 陶潜 爱菊,故称。 唐 杜牧 《将赴湖州留题庭菊》诗:“ 陶 菊手自种, 楚 兰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