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行者妙晓求颂原文 诗词名句

行者妙晓求颂

作者:释印肃 朝代:宋代

行者妙晓求颂原文

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
但办肯心终不赚,情忘想尽入无余。
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
甘贽在俗犹通理,妙晓无求自得珠。

诗词问答

问:行者妙晓求颂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行者妙晓求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名句大全

释印肃行者妙晓求颂书法欣赏

释印肃行者妙晓求颂书法作品欣赏
行者妙晓求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头头

(1) 负责人;老板或领导人

(2) 当头儿的人;为首的人

应人

顺应人;应和人。语出《易·兑》:“顺乎天而应乎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制为应天改之,乐为应人作之。”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物物

各种东西,各种事物

物物各自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与物物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真体

真实的本体。 南朝 梁 萧统 《解二谛义》:“又諮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然则但有一真,不成二諦。” 唐 彦悰 《后画录·隋江志》:“笔力劲健,风神顿爽,模山拟水,得其真体。”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阴阳未分,二气合一,絪緼太和之真体,非目力所及,不可得而见也。”

不殊

(1).没有区别;一样。 汉 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谓身首尚未分离。指 * 未死。《汉书·淮南王传》:“太子自刑,不殊。” 颜师古 注:“殊,絶也,虽自刑杀,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杨贞妇》:“ 静安 守节不嫁,权贵争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刘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灯默坐,驱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转於牀榻间,七日乃死。”

(3).未绝。《新唐书·吴兢传》:“皇运不殊如带。”

肯心

甘心;称心。 元 刘君锡 《来生债》楔子:“这银子是我肯心儿愿与,更论甚么得之有可敢失之无。”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饭钱草料,些微有些赚手就罢,不似别处的店家,拿住了‘死蛇’,定要取箇肯心。”《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你若还要读书,后来进了学,你只跟他读一句‘赵钱孙李’,他也要诈你箇肯心,再没有不成仇敌的。”

忘想

不关心,不去想。 明 康海 《愿双成·述隐》套曲:“饭牛蒔药课田桑,万事悠然忘想。”

无余

没有剩下的

一览无余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出家

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眼目

(1).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 冰心 《往事(二)》一:“图画的色彩也加倍鲜明,动摇了我们的心灵与眼目。”

(2).眼力;见识。 宋高宗 《翰墨志》:“况流传歷代之久,贋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 金 王若虚 《著述辨惑》:“ 东坡 之解经,眼目儘高,往往过人远甚。” 明 李贽 《与友人书》:“又将仙家好诗、儒家通禪好诗堪以劝戒,堪以起发人眼目心志者,备细抄録。”

(3).眼线;为人暗中察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衙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 赛儿 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狐报仇》:“县令知其事,一面飞禀上司,而以 满匱 为眼目。”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十:“她并不想去杀害 日本 人,因为 日本 人的枪多,眼目多,手快!”

(4).犹面目;脸面。亦喻外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无端穷鬼,失了牛驴,更有何眼目,由来庄院里驼逗你咱妻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他与你些打眼目的衣服、头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内臣稍富厚者,预先捐资摆酒,立老衣会……念经殯葬,以为身后眼目之荣。”

(5).喻义理关键之处。《圆觉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略疏》:“良以推穷迷本,照彻觉源,是以理贯羣经,义无不尽,於此若解,诸教焕然,若不了之,何知正道,故云眼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盖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黄梦升墓誌铭》:‘尤以文章意气自豪’,通篇以此四字为眼目。”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那篇文章的主要眼目是在论身后名的能传与否的因数。”

(6).喻指指挥军队的信号。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三折:“臣教 樊噲 去山尖顶上磨旗作军中的眼目,看阵势调遣军人。”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楔子:“令字旗催促先锋,帅字旗为军中眼目。”

苦行

某些宗教徒的修行手段,故意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来折磨自己

他的苦行已明显可见

落空

(1) 毫无结果,没有着落

这事有落空的危险

(2) 遭受彻底失败

两头落空

(3) 空子

通理

(1).通晓事理。《易·坤》:“君子黄中通理。” 三国 魏 曹操 《议复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达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平妖传》第五回:“你儿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脚。”

(2).共通的道理。《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又论皇帝王霸豢龙之説,甚是通理。”《南史·徐羡之传》:“臣以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诰》:“盖上下之体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务,此古今之通理也。”

(3).犹统理。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臣闻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宋 王禹偁 《与冯伉书》:“今有 商於 之命,而亲友间往往相唁,诚以閤下通理是郡也。”

(4).连通的纹理。 唐 白居易 《云居寺孤桐》诗:“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代
    固漆投胶不可开,赠君珍重抵琼瑰。君王晓坐金銮殿,只待相如草诏来。
  • 作者:释师远,朝代:宋代
    今朝二月半,百华开烂熳。云绕翠峰头,莺啼杨柳岸。观音借路行,文殊分主伴。独有解空人,支筇浑不管。直饶天外雨华飞,翻覆都来是这汉。
  • 作者:林景熙,朝代:宋代
    万里参师最上关,五台高处雪花寒。出门有碍邻吾老,独枕残书梦杏坛。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松杉晨气清,桑柘暑阴薄。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秋莺尚娇奼,晚蝶成飘泊。犬騃逐车马,鸡惊扑篱落。道逢行商问,平生几芒屩?頳肩走四方,为口不计脚;劣能濡箪瓢,何敢议囊橐?我亦縻斗升,三年去丘壑。二俱亡羊耳,未用苦商略。
  • 作者:王渐逵,朝代:明代

    柳桥忽荐秋风馆,送子重逢江上舟。

    十里海山原自到,五年羁泪向谁收。

    孤臣捧檄情何剧,圣主怜才召以优。

    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

  • 作者:陈起,朝代:宋代
    春冰幕千丝,我箑美无度。习习南浦秋,受藏忆袭护。之子思吴鳞,触热遥问津。举箑寄薄劣,却暑兼障尘。荆榛道崎岖,轻车宜徐徐。戴星秣骊驹,未午投林庐。酌月重来期,名言毋重违。自嗟君是客,忍赋别离诗。
  • 作者:释道潜,朝代:宋代

    尝闻晋支遁,矫志归沃洲。

    千载激清风,邈哉谁与俦。

    余今虽不敏,万事非身谋。

    朅来卧穷谷,未觉惭先脩。

    一法尚无遣,何劳问三休。

    卷舒在至理,赏咏归优游。

    采薇陟曾阿,濯足依涧流。

    但惊桂花拆,讵识江汉秋。

    沧溟空汗漫,无意狎群鸥。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应节陈嬉悦寿康,天中金翼晷方长。

    龙舟一律候旗飐,水树千重入座芳。

    已庆回枯蒲剑绿,更希继泽麦云黄。

    问谁解祷江心镜,顷刻为霖遍八方。

  • 作者:汪元量,朝代:宋代
    草没高台凤不游,大江日夜自东流。齐梁地废鸦千树,王谢家空蚁一丘。骑马僧争淮口渡,捕鱼人据石头洲。玉箫声断悲风起,不见长安李白愁。
  •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代
    十月天公作诗悲,负霜鸿雁不停飞。莽连万里云一去,红尽千林秋径归。病夫搜句了节序,小斋焚香无是非。睡过三冬莫开户,北风不贷芰荷衣。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