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御园杂言遣虑原文
昨岁事南巡,前年逮释服。
御园初夏景,均未一游目。
清和今适值,春雨况沾足。
和近春婪尾,清非夏腾燠。
因为清和什,德潜说辟独。
风日既以佳,心情应亦淑。
而何缱甘省,番回逞凶倏。
军书勤批答,廑怀日以六。
却报官兵集,贼氛势已衄。
正凶犹待获,虽慰意仍蹙。
有暇偶泛舟,散虑林籞曲。
怀昔不忍欢,遣虑吟书屋。
诗词问答
问:初夏御园杂言遣虑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初夏御园杂言遣虑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一
2. 岁时记四月朔为清和节考古人引用皆然沈德潜乃讹唐之中和节为清和因以谢诗首夏犹清和谓四月似二月其说臆断无据别有清和诗辟其谬云
参考注释
岁事
(1).一年中应做的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 孔颖达 疏:“‘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
(2).多指一年的农事。《尚书大传》卷五:“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郑玄 注:“祈乐当为新穀。”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薄从岁事,躬歛山田。”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二:“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清 赵翼 《恭纪》诗之二:“沧溟无警妖氛熄,绚甸咸登岁事丰。”
(3).指诸侯每年秋天朝见天子的事。《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孔颖达 疏:“常以岁时行朝覲之事,来见君王。”《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林乔荫 曰:“岁事者,君亲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会同’,以其或一岁一行,或数岁一行,故为岁事。”
(4).每年祭祀的事。《仪礼·少牢馈食礼》:“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汉书·武帝纪》:“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为农祈也。於此造之,岁以为常,故曰为岁事。”
(5).一年的时序。 宋 梅尧臣 《自感》诗之二:“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籜。” 宋 苏辙 《次韵王巩元日》:“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駸駸已发机。”
南巡
天子巡行南方。《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宋书·文帝纪》:“昔 汉章 南巡,加恩 元氏 。”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朱成公 扈驾南巡,给舆后,遂赐常乘。” 清 王士禛 《过汜光湖怀古》诗:“如何万乘尊,南巡来 建康 。;”
前年
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释服
(1).脱去朝服。《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释服,乃息司正。” 郑玄 注:“释朝服,更服玄端也。”
(2).除去丧服。谓除丧。《史记·孝文帝本纪》:“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两宫,皆当泣涕。” 宋 叶适 《兵部尚书徽猷阁学士赵公墓志铭》:“﹝ 赵公 ﹞释服,知 扬州 。”
御园
即御苑。 唐 李绅 《忆春日曲江后许至芙蓉园》诗:“春风上苑开桃李,詔许看花入御园。”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富景园》:“ 武林 城东曰 东园 者, 宋 御园也。”参见“ 御苑 ”。
夏景
(1).夏日;夏昼。《梁书·刘之遴传》:“兼晚冬晷促,机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搜括。须待夏景,试取推寻,若温故可求,别酬所问也。”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六:“佳人不在此,恨望阶前立。忽厌夏景长,今春行已及。”
(2).夏天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雨后林园四韵>见示》:“新晴夏景好,復此池边地。” 唐 张乔 《送友人东归》诗:“挂席春风尽,开斋夏景深。”
(3).夏天的日光。 唐 皮日休 《销夏湾》诗:“我来此游息,夏景方赫曦。一坐盘石上,肃肃寒生肌。”
未一
(1).亦作“ 未壹 ”。没有统一。《后汉书·陈元传》:“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胡氏 ﹞年二十五,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上、脐以下,各分。此盖天下未一之妖也。”《宋书·礼志一》:“今或以天下未壹,非兴礼学之时,此言似是而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顺治 康熙 间,天下初定,人心未一。某甲阴为 吴三桂 谍。”
(2).不完备。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取二义乖剌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
(3).不一一详述。多用于书信。 明 李贽 《与焦弱侯》:“ 秋潭 有志者,想近益精进也。并附问之,未一。”
游目
放眼远眺
游目苍穹
清和
清静和平。《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 清和 ”。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适值
正好遇到
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藤野先生》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沾足
谓雨水充足。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一:“ 同州 民谓沾足为烂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灾》:“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种豆。”
婪尾
(1).酒巡至末座。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今人以酒巡匝为婪尾。” 唐 无名氏 《河东记·申屠澄》:“有顷,嫗自外挈酒壶至,於火前煖饮,谓 澄 曰:‘以君冒寒,且进一杯,以御凝冽。’因揖让曰:‘始自主人。’翁即巡行, 澄 当婪尾。” 清 朱彝尊 《冬夜同诸子集杜司空斋中》诗:“扬眉且作 吴 下语,婪尾笑卷樽中波。”
(2).最后;末尾。 宋 杨万里 《八月朔晓起趣办行李》诗:“雨后晨先起,花间湿也行。破除婪尾暑,领略打头清。”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賸此时。”
(3).指芍药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沉初 ﹞有《扬州篠园看芍药》诗云: 篠园 北达 蜀冈 偏,婪尾今看夺众妍。”参见“ 婪尾春 ”。
因为
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因为工作需要,他很乐意去了
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既以
(1).既然已经。《荀子·富国》:“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 汉 贾谊 《鵩鸟赋》序:“ 谊 既以謫居 长沙 , 长沙 卑湿, 谊 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汉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与先妣 林夫人 合塟於 深湾 童施山 之原,復惧盛德未纪,无以明示来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
(2).既然因为。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
心情
(1) 心神,情绪;兴致,情趣
那种心情又控制了他
(2) 精神状态
一个梦幻者的心情同一个士兵的气质结合在一起
而何
(1).犹如何。怎样。《左传·昭公四年》:“ 牛 谓 叔孙 :‘见 仲 而何?’” 杜预 注:“而何,如何。”
(2).犹如何。怎么。《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邇在 晋国 ,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湛水溢,谁致之者……击鼓攻社,而何救止?”
逞凶
行凶作恶;做凶暴的事情
暴徒肇事逞凶
军书
军中的公文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批答
批示答复;批复
官兵
(1) 军队中的官与兵
(2) 旧称政府的军队
贼氛
指敌人的气势、凶焰。 明 许誉卿 《朝廷敕法宜一等事疏》:“不知贼氛飘忽,如风雨骤至,与其相机而后进,何如先事移镇,不致坐失事机乎!”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吁嗟乎! 马江 一败军心慑, 龙州 蹙地贼氛压。” 清 唐才常 《致谭嗣棨书》:“今贼氛已逼近 榆关 , 大沽口 一带,有 倭 艘出没纵横, 天津 杌陧,京师戒严。”
正凶
凶杀案件中的主要凶手
本案的正凶在逃
泛舟
船行水上;坐船游玩
泛舟洞庭湖
散虑
排遣忧愁。 唐 张九龄 《答严给事书》:“林泽之閒,聊足散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俺可也‘散虑逍遥’,不用你这般‘虚辉朗耀’!”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书屋
供读书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