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长史王公责躬原文
覆舟无伯夷,覆车无仲尼。自咎失明义,宁由贝锦诗。
松柏日已坚,桃李日以滋。
顾己独暗昧,所居成蒺藜。
大贤荐时文,丑妇用蛾眉。
惕惕愧不已,岂敢论其私。
方朔既有言,子建亦有诗。
恻隐及先世,析薪成自悲。
灵鸟酬德辉,黄雀报仁慈。
若公庶伏罪,此事安能迟。
诗词问答
问:上长史王公责躬的作者是谁?答:储光羲
问:上长史王公责躬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上长史王公责躬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储光羲的名句有哪些?答:储光羲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36_40
参考注释
覆舟
(1).翻船。喻败亡覆灭。《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韩非子·安危》:“奔车之上无 仲尼 ,覆舟之下无 伯夷 。” 明 陈子龙 《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2).复查舟船,以防罅漏。《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
伯夷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覆车
(1).翻车。《周礼·考工记·輈人》:“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禽困覆车。” 裴駰 集解:“譬禽兽得困急,犹能抵触倾覆人车。”
(2).比喻失败的教训。《后汉书·翟酺传》:“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重寻,寧无摧折。” 宋 司马光 《三月晦日登丰州故城》诗:“满川战骨知谁罪,深属来人戒覆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蔬菜》:“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庄子·人间世》:“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
自咎
自己责备自己
明义
(1).显示忠义。《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2).圣明的道义。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宜以厚德怀服四夷,举明义博示远方。”
(3).犹要旨。《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 鲁隐 观鱼,《春秋》讥之,此 周 孔 之格言,二经之明义。”
(4).阐明义理。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一曰穷经以明义,二曰寓言以徵用。”
贝锦
(1).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贝锦,锦文也。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李德裕 《斑竹管赋》:“始裁截以成管,因天资而具美;疑贝锦之濯波,似餘霞之散綺。” 清 顾汧 《桃源赋》:“若贝锦之澄鲜,而濯色於江渚。”
(2).喻诬陷他人、罗织成罪的谗言。《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朱熹 集传:“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贝锦,以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周书·宇文测传》:“ 太祖 怒曰:‘ 测 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 明 李开先 《事定公评后序》:“贝锦百端,谗舌千丈,始之者一线,而引之者滔天。”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交章飞文,变乱黑白,诬攻新政,贝锦如织。”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顾己
谓自问。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顾己反躬,何以臻此。” 唐 孟郊 《上张徐州》诗:“顾己诚拙訥,干名已蹉跎。”
暗昧
(1).愚昧;昏庸。《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以暗昧,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 唐 李朝威 《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三国志平话》卷下:“ 刘璋 暗昧,奸臣弄权。”
(2).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阴私、隐私。《汉书·王商传》:“ 凤 重以是怨 商 ,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 商 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 凤 固争,下其事司隶。”《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且説 朱秉中 因见其夫不在,乘机去这妇人家贺节。留饮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老舍 《赵子曰》第三:“比如说,你在公园喝茶看见一对男女同行,跟着他们!那必有秘密!假如你发现了他们的暗昧的事!写在你的小笔记本上,一旦用着,那个结果绝不辜负你跟着他们的劳力!”
(3).隐晦不明。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上古久远,其事暗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説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摴蒲》:“而古事之与摴蒲相关者多,如卢白梟雉胜负之诀,皆隐其中,苟以素所不嗜而弃之不言,则古事暗昧;故随见以书,非明奕也,明古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七节:“维新派的自立会固然宗旨混沌,又自立又保皇;革命派的兴中会同样也是态度暗昧,似民主又似君主立宪。”
(4).犹昏暗;不清晰。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三辰暗昧,大行光之。”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清 梅曾亮 《赠孙秋士序》:“往来不过一二士,诗一卷,纸墨暗昧,读者卷舌滞口,而不可捨去。”
居成
谓身居治国之位。《忠经·广至理章》:“端旒而自化,居成而不有,斯可谓致理也已矣。”
蒺藜
(1)
(2)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横生在地面上,开小黄花,果实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入药
(3) 像蒺藜的东西。如“铁蒺藜”,“蒺藜骨朵”:旧时一种兵器
大贤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文
科举时代称应试的文章,特指八股文
粗粗地记得几篇时文
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唐· 李朝威《柳毅传》
惕惕
忧劳;恐惧
心焉惕惕
不已
不停止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岂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谦逊或讥讽的意思
我岂敢单独行动
(2) 怎敢
他岂敢欺骗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称赞。谦辞
岂敢,岂敢!
方朔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杨伯峻 注:“有言,意为有善言。”
(2).泛指有话。如:有言在先。
恻隐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先世
祖先;先人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析薪
(1).劈柴。《诗·小雅·小弁》:“伐木掎矣,析薪扦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宋 邵雍 《渔樵问对》:“乃析薪烹鱼而食之,飫而论《易》。” 叶圣陶 《穷愁》:“母遂復醒,闻其子析薪声,知子已起。”
(2).《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孔颖达 疏:“言析薪之法如之何乎?非用斧不能斫之,以兴娶妻之法如之何乎,非使媒不能得之。”后因以指作媒。《好逑传》第十三回:“何竟不闻,而乃自遣尺书为析薪之用,不亦太褻乎!”
(3).《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施 ( 丰施 )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后因以谓继承父业。《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 王朗 文博富赡…… 王肃 亮直多闻,能析薪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一:“ 陈省斋 先生继其父,署守 镇江 。余代作对联云:‘守郡继先人,问 江 水长流,剩几个当年父老;析薪绵世泽,愿黄堂少住,留一枝此日甘棠。’”
德辉
仁德的光辉。《礼记·乐记》:“故德煇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听。”《汉书·贾谊传》:“凤皇翔於千仞兮,览德煇而下之。” 宋 苏轼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诗:“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黄雀报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杨宝 年九岁,至 华阴山 ,见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 宝 取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 宝 曰:“吾 西王母 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后以“黄雀报”指感恩图报。 明 何景明 《双燕篇》:“虽无黄雀报,岁愿巢君堂。”
仁慈
仁爱慈善
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伏罪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精彩推荐:
- 九死性命存,乃到海陵仓。每陵何所有,麋鹿画成行。多仓多麋鹿,今也恨难忘。爰从本朝来,人物上国光。容我迹其间,性之因翱翔。性之笃忠信,又复能文章。一世所趣附,在眼独不忙。困于州县史,斂翼弗许张。蹉跎谁识之,心胆空堂堂。我不自揆者,荐之三府傍。相公意似顺。众口极雌黄。我斥不得容,为子增慨慷。子行群贼中,妻孥道路长。挂帆扬州湾,闻我病在床。不寻枉阶来,或谓子不刚。活我以简策,饮我非稻梁。告别闽岭去,波浪春风狂。既欲杀风母,又欲射天狼。四海俱已震,何处一身藏。挥泪与之子,关雎哀不伤。禄山倾社稷,朱沘侮君王。于今无此孽,但可正皇纲。文章出号令,忠信补农桑。之子抱此器,用之斯民康。吴酸宜勉强,无烦忆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