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娑罗树四依皇祖诗韵原文 诗词名句

娑罗树四依皇祖诗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娑罗树四依皇祖诗韵原文

欲稽谁种不可得,沧桑恒此中台植。

震旦曾弗知其名,曰是娑罗梵僧识。

色空空色传真形,殿前耸峙太古青。

七出叶衍七佛偈,以风拂偈鸣泠泠。

有说为仰无说偃,狮吼狐鸣相去远。

乔枝落落息分别,拿影虚无映峣巘。

奎文妙义包团圞,覆同古干垂影盘。

四赓八韵𠦜五载,师利祇作如是看。

诗词问答

问:娑罗树四依皇祖诗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娑罗树四依皇祖诗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二

2. 娑罗树叶皆七出

参考注释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沧桑

“沧海桑田”的缩语

久经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中台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震旦

古代印度人称中国

诺矩罗居 震旦东南大海际 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娑罗

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 印度 、 东南亚 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娑罗》:“ 盛弘之 《荆州记》曰:‘ 巴陵县 南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 繆启愉 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 印度 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 宋  欧阳修 《定力院七叶木》诗:“ 伊  洛 多佳木,娑罗旧得名。常於佛家见,宜在月中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娑罗树》:“世俗多指言月中桂为娑罗树,不知所起。”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

梵僧

古时泛称域外来 华 的僧侣。《法苑珠林》卷五一:“夜中,有人见梵僧百餘,绕塔行道。”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吾尝梦梵僧告予曰:‘世且乱, 定光佛 再出世,子有难,能日诵千声,可以免矣。’”《元史·世祖纪一》:“以梵僧 八合思八 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今梵僧咒雨则雨应,咒龙则龙见。华僧虽学其声,而无验者。”

空空

(1) 空无所有

空空的食品间

(2) 白白地;徒然

我求她立地回音,她却是不肯遵守。空空又等了一周。——郭沫若《瓶》

真形

本来的形象;真实的形体或形象。 唐  刘禹锡 《摩镜篇》诗:“山神祅气沮,野魅真形出。” 宋  苏轼 《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怎见得是龙?须得吾见真形,方可信。”

耸峙

高耸矗立

危峰耸峙

金沙江流经横断山区,有许多两岸高山耸峙的峡谷地段

太古

最古老的时代

七出

古代社会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条款。这是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残酷迫害的借口。《孔子家语·本命解》:“妇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淫僻者,嫉妬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 唐  贾公彦 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六场:“这也是你丈夫无用:你又没有犯什么七出之条,为什么他就听信他母亲的话,将你休了回来?”

佛偈

佛经中的颂词。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红楼梦》第七一回:“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

泠泠

(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狮吼

见“ 狮子吼 ”。

相去

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晋书·王祥传》:“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 达夫 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分别

(1) 各自;个别

对他们应该分别对待

(2) 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奎文

犹御书。 宋  王阮 《同张安国游万杉寺》诗:“ 昭陵 龙去奎文在,万岁灵山守百神。”诗题注:“寺有 昭陵 御书。”

妙义

微妙的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请幸同泰寺开讲》:“被微言於王舍,集妙义於寳坊。”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后王降德,於众兆民,高文象纬,妙义几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稽首香花巖,妙义足今古。”

团圞

(1) 团聚

团圞润霜质。——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

(2) 浑圆

天上月团圞,世间人聚会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西邻少年今出游,东家女儿未识羞。门前乌臼叶已暗,日暮问谁墙上头。
  • 作者:吴全节,朝代:元代

    短棹轻舟几度过,月明江上《竹枝歌》。

    故山归去青依旧,华发添来白已多。

  •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代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 作者:吴芾,朝代:宋代
    开明后学日升车,千里文风一旦雄。池上采芹摇水碧,帐中摛藻映纱红。
  • 作者:李覯,朝代:宋代
    近年双阙暂鸣珂,出宰南城户数多。古道存心公道显,恶人钳口善人歌。登高赋处英辞在,垂橐归时旧物鈋。当比瑞金嚣讼后,要移风俗擬如何。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乌啼宫直散,归舍日犹长。暗树残春绿,回风欲雨凉。久知痴有绝,端为酒成忙。可是嘲须解,平生一漫郎。
  • 作者:赵师秀,朝代:宋代
    案上阴符卷,应逢骊母传。无言过永日,不食度终年。云覆烧丹灶,花浮洗药泉。时闻有玄虎,来礼洞门前。
  • 作者:宋太宗,朝代:宋代
    寂静皆无语,其於理一般。若非通秘奥,故是入微端。善可名高尚,真乘智识宽。天长与地久,万物不相干。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标签:端午节抒情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 作者:张尧同,朝代:宋代
    不甃祥光发,难藏世上名。定多慈护力,一饮百疴轻。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