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原文 诗词名句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原文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长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销,间发花丛惊不足。
赠予比之金琅玕,琼花烂熳浮席端。
吾师道吾不执宝,今日感君因执看。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
万物皆因造化资,如何独负清贞质。
南山有云鹄在空,长松为我生凉风。
高友朗咏乐其中,行住四仪皆道意。
不学小乘一曲士,唯将此物安座隅,取次闲眠有禅味。

诗词问答

问: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的作者是谁?答:皎然
问: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是什么体裁?答:杂言
问:皎然的名句有哪些?答:皎然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21-24

参考注释

楚山

(1).山名。即 荆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当山 东南, 汉江 西岸。有 抱玉岩 ,相传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于此。《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振檝发 吴州 ,秣马陵 楚山 。” 李善 注:“ 韩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陕西省 商县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县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隐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诗:“鸟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阴。”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凝望眼, 吴 波不动, 楚 山丛碧。” 明 高启 《送王助教归临川》诗:“梦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郢人

(1).指善歌者;歌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世称善歌者,皆曰‘ 郢 人’。 郢州 至今有 白雪楼 ,此乃因 宋玉 《问》曰:‘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次为《阳阿》、《薤露》,又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遂谓 郢 人善歌,殊不考其义。”参见“ 郢客 ”。

(2).《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后用“郢人”喻知己。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五:“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 人逝矣,谁可尽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支道林 丧 法虔 之后……常谓人曰:‘昔 匠石 废斤於 郢 人, 牙生 輟絃於 钟子 。’” 宋 黄庭坚 《留王郎》诗:“ 郢 人怀妙质,聊欲运吾斤。”

(3).借指 楚国 人。《吕氏春秋·义赏》:“ 郢 人之以两版垣也, 吴起 变之而见恶。” 高诱 注:“ 郢 , 楚 都也。 楚 人以两版筑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宋玉 曰:‘客有歌於 郢中 者。’则歌者非 郢 人也。”

成长

(1)

(2) 长到成熟阶段

(3) 向成熟阶段发展

疑冰

(1)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哂夏虫之疑冰。——孙绰《游天台山赋》

(2) 引例中“夏虫”指生长在夏天的昆虫,天一冷就死去,因此不知冰为何物,却主观地怀疑冰的存在,故用以喻无知而妄加臆断

花丛

很多花聚集丛生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赠予

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新唐书·突厥传下》:“ 高祖 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琼花

(1).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门 秦氏 女,秀色如琼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扬州 后土庙 有琼花一株,或云自 唐 所植,即 李卫公 所谓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琼花》:“ 扬州 后土祠 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 仁宗 庆历 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载还祠中,敷荣如故。 淳熙 中, 寿皇 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 陈源 ,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 杭 之 褚家塘 琼花园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 清 陈文述 《青溪吊江总宅》诗:“当时《玉树》临风曲,异日《琼花》水调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 宋 杨万里 《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元 吕止庵 《集贤宾·叹世》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 * 片飞。” 陈毅 《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喀布尔望雪山》词:“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羣山,人喜从天降。”

烂熳

见“ 烂漫 ”。

席端

坐席的首位。《仪礼·乡饮酒礼》:“司正升立於席端。”《礼记·曲礼上》“羣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唐 贾公彦 疏:“古者地敷席而容四人,四人则推长者居席端。若有五人会,应一人别席,因推长者一人为异席也。”

师道

(1).犹师法。指老师的学问或技艺体系。《汉书·匡衡传》:“ 望之 奏 衡 经学精习,説有师道,可观览。”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师法》:“数十年前,士人多能持师道,以训弟子。”

(2).为师之道。《后汉书·桓荣传》:“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 氾 再拜归道。” 宋 陈亮 《廷对策》:“后世之所谓明君贤主,于君道容有未尽,而师道则遂废矣。”

(3).指师之地位、作用以及尊师之风尚。 唐 韩愈 《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古之师道,实在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铿然

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纤尘

微尘,细尘

纤尘不染(一点灰尘也沾不上)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清贞

清白坚贞。《列子·杨朱》:“ 伯夷 非亡欲,矜清之邮,以放饿死; 展季 非亡惰,矜贞之邮,以放寡宗。清贞之误善之若此!”《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尝荐 鉅鹿 杨训 ,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 南朝 齐 萧子良 《上武帝请赠豫章王嶷启》:“淡矣止於清贞,无喜愠之色;悠然栖於静默,絶驰竞之声。”《晋书·儒林传·虞喜》:“ 寻阳 翟汤 、 会稽 虞喜 ,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 苏轼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长松》:“长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人参,清香可爱。按 张天觉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风,眉髮俱堕,哀苦不堪。忽遇异人,教服长松,示其形状。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颜色如故。”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朗咏

高声吟诵。《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凝思幽巖,朗咏长川。” 李周翰 注:“朗,高也。凝思坐於幽巖,高咏临於长川。”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方披襟朗咏,饯斜光於碧岫之前;散髮高吟,对明月於青溪之下。” 元 于立 《春游天湖》诗:“朗咏《招隐》作,悲吟《黄竹》章。”

其中

那里面;那中间

乐在其中

行住

行走或停留。谓一举一动。 唐 李嘉祐 《送 * 上人归湖州》诗:“山林唯幽静,行住不妨禪。” 唐 寒山 《诗》之 * :“苟欲乘白云,曷由生羽翼,唯当鬒髮时,行住须努力。”

四仪

(1).四方所遵照的准则。《逸周书·宝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 朱右曾 校释:“四仪,四方所仪则。”

(2).言行的四条准则。《尸子·四仪》:“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3).见“ 四威仪 ”。

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不学

(1).不学习;不求学。《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歟?”

(2).谓没有学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老残游记》第三回:“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

小乘

佛教中较保守的一个小宗派,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等地,信奉巴利文佛教经典,认为通过自律斋戒和虔诚默祷即可成为罗汉

一曲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座隅

坐位的旁边。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座隅。” 唐 元结 《系谟》:“公之所述,真王者之謨,必当篆刻,置之座隅。”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随便,任意。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适江左》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閒抛掉。”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诗:“有时西笑入 长安 ,七贵三公取次看。”

(2).草草,仓促。《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何不揭毡看验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陆游 《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3).次序。 北齐 斛律羡 《北齐乐歌》:“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

(4).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岚》诗:“近树参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诗:“妙舞娑盘歇,华鐘取次催。”

(5).尴尬,进退两难。

禅味

谓入于禅定时安稳寂静的妙趣。 唐 杜甫 《杜氏墓碑》:“絶荤血於禪味,混出处於度门。”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雅知足禪味,翫世失忧喜。”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一雨毋嫌骤,炎蒸得解围。桃笙疏不御,蕉萐顿忘挥。月暗萤偷照,风清虫趣机。所思期不至,还是掩荆扉。
  • 作者:杨氏,朝代:宋代
    春尽花随尽,其如自是花。从来说花意,不过此容华。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绝城蔷薇露,他山菡萏炉。薰衣作家想,伏枕梦闺姝。游子官蚁穴,谪仙居瓠壶。当时有忧乐,回首亦成无。
  • 作者:孙鲂,朝代:唐代
    万古波心寺,金山名目新。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张处士,题后更无人。
  • 作者:徐瑞,朝代:宋代
    松根坐稳逢元日,云外诗来寄此翁。入眼辛盘春意绿,多情蜜炬晓光红。儿孙拜舞欢声治,节物暄妍往日同。欲忆少年角柏酒,舟船到手吸长虹。
  • 作者:刘麟瑞,朝代:元代

    忠勇堂堂贯斗牛,英雄端不愧兜鍪。

    鹿门云合张罗网,龙尾波翻化髑髅。

    双庙有灵开正祀,孤城无援屹中流。

    由来死节男儿事,却笑明年有客羞。

  • 作者:周麟之,朝代:宋代
    椒涂日暖燕差池,又见瑶箱受福时。欲使后宫歌德化,试将彤管作春词。
  • 作者:张道洽,朝代:宋代
    玉肌元不粟,未怕夜寒生。雪里孤花发,山中一段清。几回和月看,独立到参横。不傍人篱落,谁呼石作兄。
  • 作者:李山甫,朝代:唐代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
  • 作者:艾性夫,朝代:宋代
    赞公分半榻,卧近竹西楼。四壁寒蛩夜,一山黄叶秋。梦随三鼓动,月尚半窗留。零乱芭蕉影,禅衣烂不收。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