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目昏颇废观书以诗记其始时年七十九矣原文 诗词名句

目昏颇废观书以诗记其始时年七十九矣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原文

少时业诗书,慕古不自量,晨暮间弦诵,左右纷朱黄。
积书山崇崇,探义海茫茫。
同志三四人,辩论略相当。
落笔辄千言,气欲吞名场。
忽焉六十年,缘鬓久已霜。
食必观本草,不疗病在床。
今秋又病目,始觉闲味长。
车马既不至,亦无书在傍,一坐漏十刻,甚倦则倚墙。
蝴蝶吾前身,华胥吾故乡。
童子亦听睡,不复呼烧香。

诗词问答

问:《目昏颇废观书以诗记其始时年七十九矣》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陆游目昏颇废观书以诗记其始时年七十九矣书法作品欣赏
目昏颇废观书以诗记其始时年七十九矣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少时

年幼时;少年时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慕古

(1).仰慕古人。《管子·正世》:“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后汉书·锺皓传》:“ 皓 兄子 瑾 ……好学慕古,有退让风。” 明 张居正 《示季子懋修书》:“自癸酉科举以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2).谓背时而不达权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五:“今人以不达权变为慕古,盖谓古而不今也。”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 包龙图 往常断事曾着数,今日为官忒慕古。”

不自量

过高地估计自己

如此狂妄,太不自量

晨暮

早晨和傍晚。《墨子·备城门》:“晨暮卒歌以为度。”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弦诵

弦歌和诵读,指学校教学

弦诵不辍

左右

(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朱黄

指朱黄两色笔墨。古人校点书籍时用之以示区别。《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 龟蒙 ﹞得书熟诵乃録,讎比勤勤,朱黄不去手。” 宋 陆游 《抄书》诗:“故家借籤帙,旧友餉朱黄。”自注:“ 吕周辅 、 宇文子友 近寄朱黄墨。” 宋 叶适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聚帙数万,多朱黄涂乙处。”

崇崇

(1).高貌,高大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崇崇圜丘,隆隐天兮。” 李善 注:“崇崇,高貌也。” 唐 张说 《唐故处士张府君墓志》:“ 中条 之北, 大河 之东,丘陵桑梓,鬱鬱崇崇。”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禾麻芃芃,仓庾崇崇。” 明 方孝孺 《归田图赞》:“ 庐山 崇崇,其下 江 水;清风穆然,盛德之士。”

(2).谓崇高伟大。 唐 李翱 《杂说》:“昔 管仲 以 齐桓 霸天下,攘夷狄,华夏免乎被髮左袵,崇崇乎功亦格天下,溢后世。”

(3).连绵广大。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开地临广衢,崇崇十餘亩。”

(4).尊敬貌。 唐 孟郊 《劝善吟》:“我愿拜少年,师之学崇崇。从他笑为矫,矫善亦可宗。”

(5).象声词。 晋 夏侯湛 《雷赋》:“掣丹霆之燄燄兮,奋迅雷之崇崇。” 唐 元结 《补乐歌·六英》:“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

义海

义理的渊海。喻义理博大精深。 唐 慧净 《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静言澄义海, * 上词峰。”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同志

(1) 志趣相同;志向相同

自有国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和他同志的多得很

(2) 指志趣相同的人

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红楼梦》

四卿及同志。——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党员同志

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4) 某些国家人民彼此之间的通称

同志,你的帽子掉了

四人

四民。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公酌以钓道,和之琴心,於是安四人,敷五教。”《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农於四人之中,最为勤苦。” 胡三省 注:“士农工商,是谓四民。 唐 避 太宗 讳,率谓民为人。”详“ 四民 ”。

辩论

见解不同的人彼此阐述理由,辩驳争论

关于这桩事你可以常常来和我辩论

相当

(1) 很;十分;极

这里相当清静

(2) 足可以,尚

穿这件衣服去参加晚会就已经相当好啦

落笔

下笔书写或作画

他在有了生 * 验后才落笔画画?

名场

(1).名流会聚之所。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昔往 东吴 ,已有 梁鸿 之志;今来 西蜀 ,非无 张载 之怀。况乎践名场,携胜友。风月无几,琴酒俄乖。” 蒋青翊 注:“名胜之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所云 碧山堂 尚书者,即 东海 徐健菴 司寇,领袖名场者也。”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诗:“拟古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棠》:“既久困名场,时 马戴 佐 大同 军幕,为词宗, 棠 往謁之,一见如旧交。”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卷七九:“作诗非应举,何必就程式?热赶名场之人,岂有好诗好文哉?”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诗:“应笑 马生 多大志,最惭 韩子 逐名场。”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金 元好问 《伦镇道中见槐花》诗:“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閲歷名场万态更,原非感慨为苍生。”

忽焉

快速貌。《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宋 梅尧臣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 仲氏 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清 陈维崧 《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用<片玉词>韵》词:“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久已

早已;早就

这件事我久已忘却了

本草

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疗病

治疗疾病。《后汉书·王符传》:“《述赦篇》曰:‘凡疗病者,必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病可愈而寿可长也。’”《太平广记》卷二一八引 唐 胡璩 《谭宾录·许裔宗》:“以此疗病,不亦疎乎!”

病目

(1).眼睛患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一曰暑岁羊多疫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目者。”《旧唐书·杜从郁传》:“子 牧 顗 ,俱登进士第。 顗 后病目而卒。”

(2).患病的眼睛。 宋 欧阳修 《学书》诗:“病目固已昏,墨不分浓淡。”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诗:“忽逢絶艷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不至

(1).不到。《礼记·坊记》:“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不必。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夫治乱之端,在於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汉书·儒林传·申公》:“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如何耳。”

(3).不至于,表示不会出现某种结果。《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终是留心,不至大醉。” 茅盾 《子夜》五:“兄弟本来以为 周仲伟 和 陈君宜 两位是买办出身,手面总不至十分小,所以存心拉拢。”

一坐

(1).犹今一跪。古人“坐”如今跪,惟不直伸。《礼记·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孔颖达 疏:“其受君命之时,理须再拜,不堪为劳,一坐於地,而首再至於地。”

(2).指全部在座的人。《史记·孝武本纪》:“ 少君 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 武安侯 饮,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 少君 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新唐书·杨师道传》:“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 师道 再拜,少选輒成,无所窜定,一坐嗟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寇莱公 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月为天上月’,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 适来白事,因请其对。 大年 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3).一个座位。《晋书·礼志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宋史·礼志二》:“帝坐止三,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坐在第三等。”

倚墙

倾侧的危墙。《淮南子·说山训》:“胡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傍,不可以立。”

蝴蝶

。也作“胡蝶”。旧时以为蝶的总称,今动物学以为蝶的一种。构成鳞翅目锤角亚目的某些身体细长在白天活动的昆虫,经常具有鲜明的颜色,有特殊型的双翅

前身

(1) 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华胥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烧香

(1) 拜神佛时点着香插在香炉中

烧香拜佛

(2) 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有些地方风气不正,办事得先烧香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陈文蔚,朝代:宋代
    自从天地开辟来,溪水清驶山崔嵬。山高水清亦奇观,怪问胡不生人材。人材本作世间用,朴仆支倾作梁栋。不然空冒一时名,过眼空花已如梦。人生出处不可期,伊周亦偶遭明时。颜闵何尝有科目,德尊百代帝王师。自古相传惟此道,一派源流端可考。道存不係穷与通,经济业穷耕钓老。风埃鼎鼎百年中,世事兴废何终穷。只有诗书传圣学,尧舜授受同高风。唤醒此原山与水,孕秀发祥从此始。立朝有道佐明君,抱璞山林亦奇伟。吾家家此不计上,未知起者谁其先。丈夫才业贵自负,不必美恶归山川。久欲题诗磨翠壁,要使后来闻义激。乾坤造化岂无人,细与摩挲观此石。
  • 作者:释云贲,朝代:宋代
    黄鹤楼前题一篇,无限措大失平仄。长沙一只眼长长,今古何曾有踪迹。
  • 作者:晏几道,朝代:宋代

    露华高,凤信远。宿醉画帘低卷。梳洗倦,冶游慵。绿窗春睡浓。
    彩条轻,金缕重,昨日小桥相送。芳草恨,落花愁。去年同倚楼。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 作者:张又新,朝代:唐代
    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
  • 作者:李孙宸,朝代:明代

    兼程日日促归鞍,期及春灯故国欢。

    不道章江今夜月,西堂犹隔岭梅看。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展开半月常悬若,引得清风益洒然。

    虽是山庄称避暑,惟祈夏凊豫高年。

  • 作者:陈宓,朝代:宋代
    山中开落不逢人,我为持杯一笑频。最喜绿阴成子早,却嫌红蕊折枝频。已勾蛱蝶轻遮雨,更约溪风细护春。万点武陵归去日,应无一叶到嚣尘。
  • 作者:王逵,朝代:宋代
    修炼曾君些,传闻固异常。坛留皂荚树,人去白云张。龟得胎中息,神藏肘后方。辽东鹤未返,华表夜苍苍。
  • 作者:陈普,朝代:宋代
    老卒无多尽守藩,更无毫发罪堪言。东堂断手平生足,玉井蟾蜍任吐吞。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