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汝霖三首原文
圣门功业海同深,大禹犹曾惜寸阴。知有诗书消永日,不将狐貉愧寒衾。
定心应已观川逝,阔步何须叹陆沉。
闻道北山兰正好,果堪纫佩即幽寻。
诗词问答
问:和汝霖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胡寅
问:和汝霖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寅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寅名句大全
胡寅和汝霖三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圣门
(1).谓进入圣道之门。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 * ,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2).谓 孔子 的门下。亦泛指传 孔子 之道者。 汉 班固 《幽通赋》:“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惟我朝诸公为义理之学,髣彿圣门气象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余近得《颜子》三卷,亦国朝人裒集,虽谓有功圣门,可也。”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周 、 张 、 程 、 朱 ,在圣门,则德行之科也。”
业海
比喻使人沉沦的种种罪恶
业海洪波,回头是岸。——《阅微草堂笔记》
大禹
对 夏禹 的美称。《书·大禹谟》:“曰若稽古 大禹 。” 孔 传:“ 禹 称大,大其功。”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惜寸阴
极言珍惜时间。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 陶侃 ﹞常语人曰:‘ 大禹 圣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 唐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诗:“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僕家贫,办束金不易,即不能惜寸阴,而加以夜半,则我之二日,可当人三日。”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永日
(1).长日,漫长的白天。《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 唐 李咸用 《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 宋 陆游 《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 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
(2).从早到晚;整天。 汉 刘桢 《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前蜀 韦庄 《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种名花,家中没有的,或虽有,已开过了,便将正事撇在半边,依依不捨,永日忘归。” 清 陈梦雷 《生年不满百》诗:“永日恣挥觴,沉醉勿復醒。”
(3).多日;长久。 南朝 陈 徐陵 《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从。六传还朝,淹留永日。”
(4).谓消磨时日。《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后汉书·崔駰传》:“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不将
(1).不送。《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成玄英 疏:“将,送也。”
(2).犹不长。 唐 元结 《吕公表》:“呜呼!使公年寿之不将也,天其未厌兵革,不爱苍生歟?”按,《楚辞·严忌<哀时命>》:“白日晼晚其将入兮,哀余寿之弗将。” 王逸 注:“将犹长也。”
(3).阴阳家语。指宜于婚嫁的吉日。阴阳家谓:“阳将伤夫,阴将伤妇;阴阳俱将,夫妇俱伤;阴阳不将,夫妇荣昌。”见《协纪辨方书·义例·阴阳不将》。《儒林外史》第十回:“ 陈和甫 选在十二月初八日不将大吉,送过吉期去。”
狐貉
亦作“ 狐狢 ”。1.兽名。狐与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间。” 清 孙枝蔚 《行路诗》:“老客纵归情异昨,引领首丘愧狐貉。”
(2).指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 由 也与?” 朱熹 集注:“以狐貉之皮为裘,衣之贵者。” 汉 王褒 《圣主得坚臣颂》:“袭狐狢之煖者,不忧至寒之凄愴。” 清 孙枝蔚 《和希韩鱼字》:“客半衣狐貉,吾尝慙蠧鱼。”
寒衾
冰冷的被子。 唐 唐彦谦 《夜蝉》诗:“羇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清 孙麟趾 《金缕曲·定庵将归托寄家书赋此送别》词:“嘆秋宵寒衾病枕,梦魂千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依稀恍惚的幻想,伴着震荡飞掠的旅梦,掩没在寒衾里。”
定心
内心安定;安心
他近来情绪不好,工作时也不定心
川逝
河水流逝。喻时光消逝。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国 魏 应玚 《西狩赋》:“时霜凄而淹埜,寒风肃而川逝。”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齐通塞於一涂、付荣辱於自然者,岂怀悒闷於知希,兴永叹於川逝乎?”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秋风北原,日没川逝。”
阔步
大步走
阔步前进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陆沉
(1) 陆地沉没
(2) 比喻国土沦丧,也比喻隐居
陆沉于俗
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纫佩
语出《楚辞·离骚》:“纫秋兰以为佩。”谓捻缀秋兰,佩带在身。后用以比喻对别人的德泽或教益铭感于心,如纫佩在身。多用于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