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瓮寺原文
胜境宜长望,迟春好散愁。关连四塞起,河带八川流。
复磴承香阁,重岩映彩楼。
为临温液近,偏美圣君游。
诗词问答
问:题石瓮寺的作者是谁?答:范朝
问:题石瓮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题石瓮寺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范朝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朝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45_21
参考注释
胜境
风景优美的地方
名山胜境
长望
远望。 汉 刘向 《九叹·忧苦》:“登山长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頽兮。” 南朝 梁 萧统 《饮马长城窟行》:“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 唐 李朝威 《柳毅》:“﹝ 薛嘏 ﹞经 洞庭 ,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於远波。”
散愁
排遣愁闷。 唐 杜甫 《简吴郎司法》诗:“却为姻婭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明 刘基 《再用韵答严衍二上人》:“散愁漫入高僧舍,乘兴还过野老居。”
关连
牵连;联系。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乃立召兜子数乘,命关连僧入对事。” 宋 苏洵 《颜书》诗:“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 徐迟 《祁连山下》十四:“建筑,雕塑,绘画,三种造型艺术形式,彼此关连,交相辉映。”
四塞
(1).指四方屏藩之国。《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郑玄 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战国策·齐策一》:“ 齐 南有 泰山 ,东有 琅邪 ,西有 清河 ,北有 渤海 ,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鲍彪 注:“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西 戎 ,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你看千峯岳峙,万井云屯,南接 苍梧 ,北连 陘塞 ,真可称四塞之国矣。”
(3).指四方边塞,边境。《敦煌曲子词·献忠心》:“四塞休征罢战,放将仕,尽迴戈。”《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仕,谁人敢去定风波?”
(1).到处充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旁魄四塞,云尃雾散。”《旧唐书·德宗纪下》:“三月乙亥,黄雾四塞,日无光。”《宋史·仁宗纪一》:“甲午,昏雾四塞。”
(2).四面蔽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荆榛四塞兮涂冥冥,连山赤黑兮延火烝。”
八川
古代 关中 地区 灞 、 浐 ( 产 )、 泾 、 渭 、 酆 ( 丰 、 沣 )、 镐 ( 滈 、 鄗 )、 潦 ( 涝 )、 潏 ( 泬 )八条河流的总称。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终始 灞 、 滻 ,出入 涇 、 渭 、 酆 、 镐 、 潦 、 潏 ,紆餘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唐 杨炯 《宴族人杨八宅序》:“望望八川,苔发 璜溪 之水。” 明 何景明 《渡泾渭》诗:“湮沉九州会,雄壮八川名。”
香阁
(1).青年妇女的内室。 唐 李白 《菩萨蛮》词:“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
(2).宫廷或佛寺的台阁。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香阁披青磴,琱臺控紫岑。”《元史·世祖纪七》:“乙酉,帝御香阁,命大乐署令 完颜椿 等肄文武乐。”
香閤:青年女子的住室。 唐 谢偃 《踏歌词》之二:“逶迤度香閤,顾步出兰闺。” 明 张景 《飞丸记·芸窗望遇》:“我听説你离香閤,吓得我魄散分。”
重岩
重迭的山岩。常指高峻、连绵的山崖。 晋 枣据 《游览》诗:“重巖吐神溜,倾觴挹涌波。”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重巖摽虎据,九曲峻羊肠。” 唐 杜甫 《九日奉寄严大夫》诗:“小驛香醪嫩,重巖细菊斑。”
彩楼
(1).用彩色绸帛结扎的棚架。一般用于祝贺节日盛典喜庆之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绍兴 中, 秦熺 亦归 金陵 焚黄……郡县监司迎饯,数百里不絶。 平江 当运河,结綵楼数丈,大合乐官妓舞于其上,縹緲若在云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酒楼》:“九桥门街市酒店,綵楼相对,绣斾相招,掩翳天日。”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招婿》:“你可分付直日匠人,搭起綵楼,请小姐上楼看迎状元,你可将丝鞭递与他。”
(2).特指七夕乞巧楼。 南唐 李中 《七夕》诗:“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綵楼。”
温液
(1).温热的水。 晋 陆机 《园葵》诗:“时逝柔风戢,岁暮商飈飞。曾云无温液,严霜有凝威。”
(2).指温泉。《文选·张衡<东京赋>》:“温液汤泉,黑丹石緇。” 薛综 注:“言温液即汤泉之流。” 唐 皇甫冉 《温泉即事》诗:“树含温液润,山入繚垣多。”
偏美
具有某一方面的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圣君
(1)
(2) 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荀子》
(3) 中国史前的虚构的理想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