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韵呈望月轩主人·其三原文
厌听海内鼓鼙音,销尽闻鸡起舞心。
短褐无因纡紫绶,高台有感筑黄金。
清诗韵协中宵笛,浓酒痕添此日襟。
国士众人知遇异,临风慷慨一输忱。
诗词问答
问:步韵呈望月轩主人·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杜友房
问:步韵呈望月轩主人·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步韵呈望月轩主人·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杜友房的名句有哪些?答:杜友房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参考注释
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鼓鼙
亦作“ 鼓鞞 ”。1.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遣六军兵马使 张知节 、 乌崇福 、羽林军使 长孙全绪 等将兵万人为前锋,营於 韩公堆 ,盛张旗帜,鼓鞞震山谷。”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二:“是犹毁鼎彝而铸刀剑,舍琴瑟而听鼓鼙。”
(2).借指征战。《晋书·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 唐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 驛路 楚 云西。”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为客贪虾菜,逢人厌鼓鼙。”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 宋 松洲 《念奴娇·题锺山楼》词:“击楫誓清,闻鷄起舞,毕竟英雄得。” 元 张昱 《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閒看忆往年。”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兴学》:“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亦省作“ 闻鸡舞 ”、“ 闻鸡 ”。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 清 杜岕 《邀笛步作》诗:“或拟闻鸡舞,或啸登楼夜。”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雄略虽餘捫蝨谈,壮心谁激闻鸡舞。” 清 孙枝蔚 《与客宿古庙中》诗:“闻鸡思 越石 ,化蝶笑 庄生 。” 谢觉哉 《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
短褐
古代平民穿的粗布短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紫绶
(1).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 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綬不挂身。” 明 何景明 《送顾汝成》诗:“十年垂紫綬,万里为苍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黄冠紫綬都如梦,红树青霜饯此行。”
(2).即紫薇。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綬花。”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紫薇》:“紫綬花,按谓紫薇也。”参见“ 紫微 ”。
高台
(1).高建楼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广池,湛乐饮酒。”《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2).高的楼台。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黄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3).比喻京师。《文选·曹植<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语》:“高臺,喻京师。”
(4).头之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头》:“《黄庭经》:高臺通天临中野。”原注:“头为高臺。”
有感
有感触;有感受。 宋 梅尧臣 《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诗:“揽衣方有感,还喜问来音。”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磵香父子遗诗》:“先 磵翁 殁,以诸生终,未竟所学,同人咸深惜之。记所见二章,如《梅雨有感》云:‘移榻向窗下,神意殊弗适。’”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清诗
清新的诗篇。 晋 傅咸 《赠崔伏二郎诗》:“人之好我,赠我清诗。”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六:“復忆 襄阳 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见寄》:“清诗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识雅言。” 宋 陆游 《射的山观梅》诗:“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
协中
符合中庸之道;适中,合适。《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 孔颖达 疏:“民皆合於大中,言举动每事得中,不犯法宪,是合大中。”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其能本末相顾,隐显协中,如 潮州 殆鲜焉。” 明 张居正 《奏请圣母裁定大婚吉期疏》:“今若定以春时,则既有合於天地交泰、万物化醕之意,且当圣龄十六,又率遵乎累朝列圣之规,不迟不早,最为协中。”《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自是决徒者差减,帝尝称其( 王曾 )协中。”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摺》:“若逕坐死罪,是与十恶无所区别,即於五刑恐未协中。”参见“ 大中 ”、“ 中道 ”。
酒痕
沾染上酒滴的痕迹。 唐 岑参 《奉送贾侍御史江外》诗:“ 荆 南 渭 北难相见,莫惜衫襟著酒痕。” 宋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金 元好问 《送周帅梦卿之关中》诗之一:“狼藉 * 见酒痕,忆君醉别柳边邨。”
国士
(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众人
(1) 大多数人
众人都感到惊奇
(2) 大家
众人竭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一般人,普通人
今之众人。——唐· 韩愈《师说》
为众人师。——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众人待其身。——唐· 韩愈《原毁》
众人皆以奢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泯然众人。——宋· 王安石《伤仲永》
知遇
相知才识,优遇启用
知遇之恩
临风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慷慨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输忱
献纳真情。 清 林则徐 《覆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此中控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间相睽,以彼此之离心,各输忱而内向。”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互市档案》:“于是各洋利薄,怨生屡思,藉贡输忱,以希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