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书事原文 诗词名句

书事

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代

书事原文

塞色旌旗薄,边声鼓角喧。
三军正悲愤,中国固雄尊。
障戍争襟险,朝廷护本根。
古来挟策者,谈笑整乾坤。

诗词问答

问:书事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书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李流谦书事书法欣赏

李流谦书事书法作品欣赏
书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塞色

指塞外的景象。 前蜀 贯休 《出塞曲》:“塞色干戈束,军容喜气屯。”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 杞梁 骨出土。”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边声

边境上的马嘶、风号等声音

四面边声连角起。——宋· 范仲淹《渔家傲》

鼓角

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 张郃。——《三国演义》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 杜甫《阁夜》

三军

(1) 军队的统称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 * 《七律·长征》

(2) 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

悲愤

悲痛愤怒

悲愤填膺

中国

(1) 指中原地区

与中国抗衡。——《资治通鉴》

(2) 又

驱中国士众。

将中国人。

(3) 京城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

雄尊

雄伟庄严。 金 麻革 《游龙山记》:“若 太华 之雄尊, 五老 之巧秀, 女几 之婉严, 乌权 、 白马 之端重,兹山固无之。”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本根

(1).草木的根干。《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纲 《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 清 邵曾训 《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

(3).根基,基础。《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陆游 《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 关中 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统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羣艺之本根。”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 宋 陈亮 《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

(7).根由,根源。《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

(8).喻指帝室。《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

(9).喻指家乡,故土。 明 刘基 《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挟策

亦作“ 挟筴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2).胸怀计谋、建议。 明 宋濂 《<桂氏家乘>序》:“ 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 ,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谈笑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孔武仲,朝代:宋代
    行路难,归去来。三日汝南城不开,天角隐隐闻轻雷。掣电更划划,猛雨还漼漼。稍添汪汪陂,渐淹高高台。我欲晨兴出南郭,极目唯月白水漫蒿莱。驿道安在哉,连山洑流相喧豗。父母不复顾,婴孩弃之如尘埃。戢戢生鱼头,人世永隔良可哀。清都咫尺可以诉,谁挽北斗魁。呜呼行路之难,邦人之灾。
  • 作者:释道颜,朝代:宋代
    香严上树口衔枝,手不攀枝脚累垂。才开口,咦不答也,又相违。未上树时道将来,金刚宝剑顶门挥。
  • 作者:岳珂,朝代:宋代
    郗姓三传而至恢,晋代七革而为唐。书以世而能,摹以久而彰。予将因高平之奕叶,而撷千古之遗芳。於戏道徽,尚其不亡,兹其足以侈摹帖之藏。
  • 作者:郑刚中,朝代:宋代
    侯公说行高祖迎,赵璧在怀出秦庭。白首属国还汉旌,印绶累累妻嫂惊。疏家叔侄辞公卿,彭泽柳外陶渊明。又如长铗成悲鸣,沂浴既罢风舞轻。斐然成章孔不称,浩然之志孟岂平。登山临水赋有情,回船上马诗句精。又如虏营这气已见,华山这马将逸,丘园之梦欲成,天际之舟可识。其在今兹则还报王事,秣马脂车与离长安之日。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钱塘江头驻龙马,西湖风光甲天下。西湖西边屋万閒,中有沈沈醉花者。莺莺燕燕日日春,萍虀豆粥蜡代薪。黑杀吹飚忽过江,忧贻君父辱在臣。烽火连天天已近,浪将督师答天问。畏缩不前江神嗔,坐受排墙侣西晋。嗟今玉辇竟蒙尘,将相受辱甘帼巾。求如西晋已觖望,万世遗笑无人秦。
  • 作者:王迈,朝代:宋代
    古碑真赝递相承,俗刻纷纷满笥滕。最是可怜越山石,不应只吊剡溪藤。
  • 作者:彭汝砺,朝代:宋代

    别袂风轻动,离装雨薄沾。

    断霞孤鹜落,新月一眉纤。

    鸟羽栖幽径,蛩声满画帘。

    稍赢诗思健,还觉旅魂添。

  • 作者:白玉蟾,朝代:宋代
    七闽多山水,两淮好风月。潇湘之烟云,巴广之雨雪。
  • 作者:贺铸,朝代:宋代
    流水苍山带郭。寻尘迹、宛然如昨。犹记黄花携手约。误重来,小庭花,空自落。不怨兰情薄。可怜许、彩云漂泊。紫燕西飞书漫托。碧城中,几青楼,垂画幕。
  • 作者:王士祯,朝代:清代
    我爱西子湖,夙昔梦见之。湖光与山绿,乐事输吴儿。譬客谈江瑶,未免思朵颐。闻君往东南,起舞掀两眉。绿蒲十幅帆,西风美满吹。初下南徐州,三山已丽崎。行行过震泽,万顷青玻瓈。夜航到临安,高枕殊未知。新笋晚花过,橘绿橙黄时。湖水雄鸭头,绿净相差差。掩映湖上山,影娥照清池。钱塘八月潮,诡异天下奇。疾雷震百里,蛟龙竞躨跜。潮头坐灵胥,重水汩后随。三千彀强弩,射潮胜雄师。至今击西陵,铁幢高以危。酾酒临樟亭,江海为东驰。壮观今古无,寄之于声诗。歌送潞河船,邮签催画旗。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