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慎罚原文
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
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
罚轻犹在念,勿喜尚留情。
明慎全无枉,哀矜在好生。
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
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
每削繁苛性,常深恻隐诚。
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
刑措谅斯在,欢然仰颂声。
诗词问答
问:赋得慎罚的作者是谁?答:虞世南
问:赋得慎罚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赋得慎罚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虞世南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世南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6_11
参考注释
帝图
(1).帝王治国的谋略。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 宋 函 夏 ,帝图弘远,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北齐书·儒林传赞》:“帝图杂霸,儒风未纯。”
(2).引申为帝业。 唐 李白 《大庭库》诗:“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旧唐书·敬晖传》:“属以帝图伊始,务静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诸遐邇。”
(3).指帝王应天命的图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天命至重,历数匪轻,自非德协之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元史·世祖纪四》:“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
(4).犹帝位。《旧唐书·外戚传·武延基》:“ 则 * 后 临御帝图,明目达聪,躬亲庶绩。”
德表
(1).谓有德的表现。
(2).引申为凡外著之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謚曰: 文范先生 ……文为德表,范为士则。”
(3).道德表率。
鸿名
大名;盛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唐 苏颋 《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 清 孙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道冠
道士戴的帽子。 宋 洪迈 《夷坚志补·程朝散捕盗》:“三人正面而坐,羽服道冠。”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庄子 --(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
二仪
(1).指天地。 三国 魏 曹植 《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周书·武帝纪上》:“二仪创闢,玄象著明。”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境闲百虑空,意愜二仪广。”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二仪之英,五材之精,在地为石,在天为星。”
(2).指日、月。 南朝 陈 沉炯 《陈武帝哀策文》:“二仪协序,五纬同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仪运而出没,五纬随而起伏。”
风高
(1).风大。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疎,霜重棃枣熟。”
(2).风仪高超。《魏书·高允传》:“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代英
谓一代英才。 唐 张嘉贞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经纬称人杰,文章作代英;山川看是阵,草木想为兵。”
乐和
〈方〉∶快乐和谐(多指生活幸福)
日子过得挺乐和
知化
谓通晓事物变化之理。《易·繫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 秦 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为戮没矣。” 宋 张载 《正蒙·乾称》:“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黄侃 《<新方言>后序二》:“虽日不暇给,虑有遗賸,创始之业,规摹已閎,所谓知化穷冥,无得而称者也。”
刑清
刑罚公正清明。语本《易·豫》:“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汉书·叙传下》:“我德如风,民应如屮,国富刑清,登我 汉 道。”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是以进善黜恶,俗泰刑清而天下风化矣。” 明 无名氏 《玉环记·延赏庆寿》:“奉命来守西 蜀 ,且喜刑清政简,盗息民安。”
喜尚
犹好尚。 唐 元结 《游潓泉示泉上学者》诗:“愜心则自适,喜尚人或殊。”
留情
看在情分或面子上而宽恕或原谅
对敌人毫不留情
明慎
明察审慎。《易·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宋 曾巩 《胡援杜紘刑部郎中制》:“尚思明慎,以称厥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独立捐办御道》:“ 楫 字 济川 ,诸 蒋 中家最饶,性慷慨,仗义疎财。官刑部十年,明慎练达,囹圄有颂声焉。”
哀矜
哀怜;怜悯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论语·子张》
好生
(1) 多么
这个人好生奇怪
(2) 很,极
好生面熟
(3) 〈方〉∶好好儿地,小心地
好生拿着
五疵
五过。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诗:“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参见“ 五过 ”。
二辟
犹言再理,再审。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诗:“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
幪巾
传说舜时以巾蒙首作为墨刑的象征,以示仁厚。
廉耻
廉操与知耻
不识廉耻
不顾廉耻的人
嘉石
(1).有纹理的石头。上古惩戒罪过较轻者时,于外朝门左立嘉石,命罪人坐在石上示众,并使其思善改过。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诗:“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尔乃思舍嘉石而趋战塲,释爰书而谭兵法,慷慨上书,輒求自试,事虽未行,可谓有其志焉。”
(2).美石。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戊寅詔书:应时敢请允敕大吏、郎巽等,与义民修缮故祠。遂采嘉石,造立观闕。”
详平
平正;公平。《汉书·丙吉传》:“廷尉 于定国 执宪详平。” 宋 宋祁 《代石少副贺南郊礼毕表》:“法令详平,吏治脩谨。” 清 汪懋麟 《梁侍郎传》:“公斟酌刑书,号称详平。”
繁苛
繁重而苛刻。亦指繁苛的政令赋役。《北史·宇文神庆传》:“ 天元 质无积德,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明史·忠义传七·金毓峒》:“又请涣发德音,自十五年始,蠲除繁苛,与海内更新。” 清 顾炎武 《复迟明府书》:“燠休疾苦,起积困於期月之间,蠲省繁苛,出大力於艰难之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一节:“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被繁苛的摊派困扰,全国许多城镇接连掀起抗捐罢市的斗争。”
恻隐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疑罪
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后汉书·鲁恭传》:“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復讞正。”《魏书·刑罚志》:“ 汉武 时,始启 河 右四郡,议诸疑罪而謫徙之。”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于张
西汉 于定国 张释之 的并称。二人先后于 文帝 景帝 时任廷尉,执法皆审慎。后因以“ 于 张 ”称决狱审慎,执法公正者。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听参 皋 吕 ,称侔 于 张 。”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诗:“ 于 张 惩不滥, 陈 郭 宪无倾。”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 牛冕 ﹞佐秋官,详庶狱,事无枉挠,有 于 张 之风焉。”
刑措
见“ 刑错 ”。
欢然
喜悦貌。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上下俱欲,懽然交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倾盖懽然,呼酒对饮。”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我不得已,冠胡冠……以见我伯叔兄弟,接我亲戚朋友,而后我伯叔我昆弟我亲戚朋友乃始懽然释然而怡然慰焉。”
颂声
歌颂赞美之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何休 注:“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周康 之时,颂声作乎下。”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彷彿风尘,用垂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