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章较明为平,处事亦详审。
观其戒俗吏,安静无忘谂。
行秋观收穫,贵脱粟瓢饮。
封外戚为孝,小节伤之甚。
终于窦梁横,预政由椒寝。
履霜坚冰至,羲经训宜凛。
诗词问答
问:《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其二十六·汉章帝》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寝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
2. 去声
参考注释
较明
明显,明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王利器 集解:“《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索隐》:‘较,明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自《春秋》标 齐 言之传,《离骚》目《楚辞》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
处事
(1).办事。《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君 周公 制 周 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国语·鲁语下》:“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武 ﹞歷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 沙汀 《淘金记》四:“一个人信用要紧,我们又是才到社会上来处事的。”
(2).六书之一。即指事。《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孙诒让 正义引 许慎 《<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参见“ 指事 ”。
详审
(1).安详慎重。《汉书·霍光传》:“ 光 为人沉静详审。”
(2).周详审慎。 汉 王充 《张衡·问孔》:“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音,安能皆是?”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凡为史者,苟能识事详审,措辞精密……斯庶几可以无大过矣。”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文以国朝 姚鼐 《古文辞类纂》最为善本,为其体例分明,评点精妙,校讎详审。”
(3).详细审察。 唐 魏徵 《遗表稿》:“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惟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审。”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 郭沫若 《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与其空谈,不如详审事实。”
俗吏
才智凡庸的官吏。 汉 贾谊 《治安策》:“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篋,而不知大体。”《汉书·儿宽传》:“异日, 汤 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汤 言 儿宽 。”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於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郭沫若 《革命春秋·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看 达夫 的使命依然是做个文艺作家,与其为俗吏式的事务所纠缠,倒应该随时随地去丰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
安静
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周围安静极了,没有城市汽车的噪音,没有购货人流的喧嚣
脱粟
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
布袍脱粟。——清· 张廷玉《明史》
瓢饮
(1).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原谓以瓢勺饮水。后用以喻生活简朴。《后汉书·章帝纪》:“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楼在百层。” 清 巢鸣盛 《题匏杯》诗:“ 回 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
(2).指瓢勺之类的饮器。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再游期独往,瓢饮掛衣襟。”
封外
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外。亦指国境之外。《荀子·正论》:“封外侯服。” 杨倞 注:“畿外也。”《韩非子·亡徵》:“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太平广记》卷四○二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径寸珠》:“ 胡 载石出封外,剖得径寸珠一枚。”
小节
(1) 无关大局的琐碎事情或问题
不拘小节
(2) 琐碎的或微不足道的事情
终于
(1) 表示下文是最终出现的情况
改革终于开始了
(2) 毕竟
他终于是人,缺点是难免的
预政
参与国家大事。《东观汉记·明帝纪》:“外戚预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 宋 陆游 《南唐书·李贻业传》:“ 烈祖 晏驾,大臣欲奉 宋后 临朝…… 貽业 独奋曰:‘此姦人所为也。大行常谓妇人预政,乱之本也。’”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调元归保傅,预政戒中涓。”
椒寝
(1).后妃所居的宫寝。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君心别,妾命浮,玉颜漂泊几时休。花宫闭,椒寝幽,琵琶弹怨向边州。” 清 赵翼 《慈元殿》诗:“中土无家寄海隅,数椽椒寝莽榛芜。”
(2).指皇后。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一:“属者椒寝未繁,前星不耀,孤立无助,有识寒心。”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立储仪注》:“按 英宗 册立最幼,尚未及百日,命名之期,盖 宣庙 急欲 孝恭 正椒寝之位,所谓母以子贵也。”
履霜坚冰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后以“履霜坚冰”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魏书·释老志》:“始知祖宗叡圣,防遏处深,履霜坚冰,不可不慎。”《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臣恐履霜坚冰,积小成大,请重鞠 正义 死由,雪冤气於幽泉,诛姦臣於白日。”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三:“伏维陛下留神听览,念 艺祖 创业之难,思履霜坚冰之戒,今日冰已坚矣,非独履霜之渐。” 梁启超 《亚洲地理大势论》:“先之以告诫,继之以警惧,天或者其深有望於 中国 人种,而示以履霜坚冰之渐,教以前车覆辙之鉴也。”
经训
经籍义理的解说。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后汉书·郑玄传论》:“王父 豫章君 ( 范宁 )每考先儒经训,而长於 玄 ,常以为 仲尼 之门不能过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精彩推荐:
-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睽乖。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点。空城竖子已可缚,中使尚作唬儿哇。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欲编诗书播后嗣,笔墨虽巧终类俳。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左亻右瓜)。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左革右义)。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追还清明救薄蚀,屦敕主府拘穷蛙。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厘差。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是非
- 作者:贾仲明,朝代:元代第一折(冲末扮张世英上,诗云)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金榜一朝标姓字,此时方显读书高。小生姓张,名世英,字云杰,浙江温州府人氏。自幼苦志勤学,经史皆通。所有萧山县友人萧公让有二子,命小生作馆宾,到此两月余矣。公让待我甚厚,今日卷家俱往坟头拜扫,独留小生在书房闲坐。小生乘暇,往东村望几个朋友释闷去来。(下)(外扮萧公让引老旦崔氏上,诗云)龙出海时千尺浪,凤归云去万条霞。诗书不入时人耳,金玉难藏烈士家。自家姓萧名让,字公让,祖居萧山县人氏,嫡亲的五口儿:大嫂崔氏,有两个孩儿,有个妹子,小字淑兰,父母在时,曾从师读书,深晓文义,年方一十九岁,容貌非常,未曾许聘于人。今日清明,举家俱往祖茔蔡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