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汪秘监席上作)原文
赐被薰炉,曾同见、官槐重绿。时归看、绮疏叠嶂,楚腰翻曲。
君过蓬山轻岁月,我怀庐阜分符竹。
道别离、待得再归来,人应俗。
春欲动,醅初熟。
追一笑,森三玉。
且相对青眼,共裁红烛。
小语人家闲意态,浅寒都下新装束。
念平生、和雨醉东风,从今足。
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汪秘监席上作)的作者是谁?答:赵彦端
问:满江红(汪秘监席上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满江红(汪秘监席上作)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彦端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彦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薰炉
亦作“ 薰鑪 ”。用于熏香等的炉子。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粉匣栖餘泪,薰炉减旧烟。” 清 唐孙华 《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薰炉自剪 粤 香烘,胜赏难期四美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但一般古董家却说这一只独角羊原本是 南宋 朝宫中的薰炉,在 康熙 年间,被 四川 遂宁 张鹏翮 大学士从 北京 琉璃厂 买得,后来带回 成都 ,施与 青羊宫 的。”
官槐
官府植于官道旁的槐树。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近奉文牒,令伐官槐,若欲造车,岂无良木?” 宋 吕渭老 《百事娇》词:“登堂望极,正露锁,官槐归路。”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官树》:“下至 隋 唐 之代,而官槐官柳亦多见之诗篇,犹是人存政举之效。”
绮疏
亦作“ 綺疎 ”。指雕刻成空心花纹的窗户。《后汉书·梁冀传》:“窻牖皆有綺疎青琐,图以云气仙灵。” 李贤 注:“綺疎谓鏤为綺文。”《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彤云斐亹以翼櫺,皦日炯晃於綺疏。” 李善 注:“ 薛综 《西京赋》注曰:‘疎,刻穿之也。’刻为綺文,谓之綺疏也。” 五代 张泌 《南歌子》词:“綺疎飘雪北风狂。”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红蕉宜綺疏,幽兰称空谷。”
叠嶂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诗:“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楚腰
(1).《韩非子·二柄》:“ 楚灵王 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因以“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 唐 杨炎 《赠元载歌妓》诗:“玉山翘翠步无尘, 楚 腰如柳不胜春。” 唐 李商隐 《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 楚 腰。” 明 唐寅 《好姐姐·春景》套曲:“如今瘦添 楚 腰,闷懨懨离情懊恼。”
(2).借指细腰女子。 唐 刘方平 《采莲曲》:“落日晴江里, 荆 歌艳 楚 腰。” 唐 杜牧 《遣怀》诗:“落魄 江 南载酒行, 楚 腰肠断掌中轻。” 明 袁宏道 《竹枝词》:“陌上相逢尽 楚 腰,《凉州》一曲写 吴 綃。”
蓬山
(1).即 蓬莱山 。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望 玄洲 而骏驱,指 蓬山 而永騖。”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 蓬山 路通。”参见“ 蓬莱山 ”。
(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 蓬莱 ”。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庐阜
庐山 。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 庐阜 擅高名,岧岧凌太清。” 唐 孟浩然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江路经 庐阜 ,松门入 虎溪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慎虚》:“﹝ 刘慎虚 ﹞后欲卜隐 庐阜 ,不果。”
符竹
《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优詔忽临,又委之符竹。” 宋 王禹偁 《谢除翰林学士启》:“止期卜兆於松楸,再请効官於符竹,岂意未谐私愿,俄辱殊恩,翻令朽退之身,亦预深严之地。” 明 张居正 《工科左给事中邱岳并妻敕命一道》:“夫古人不慕专城之柄,符竹之荣,而愿出入禁闥者,为其身依清近,而雅言易闻也。”
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待得
等到。 宋 孙光宪 《生查子》词:“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 宋 范成大 《元日马上二绝》之二:“待得江风欺老病,何如閒健一蓑归。”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词:“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笋成竿。”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应俗
处理世俗之事。《后汉书·仲长统传论》:“应俗适事,难以常条。”《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齐 王融 《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才非应俗,用乖知治。”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青眼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跟“白眼”相对)
红烛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像奇新,语言形象生动。小语
(1).细碎之说。指杂录、笔记体文字。《文选·江淹<拟李陵从军>诗》“袖中有短书”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若其小説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以描绘微小事物为内容的杂体辞赋。 晋 傅咸 《小语赋》:“ 楚襄王 登 云阳 之台, 景差 、 唐勒 、 宋玉 侍。王曰:‘能为小语者处上位。’”其中叙 景差 等所赋乃蚊蚋、虮蚁之类。参见“ 小言 ”。
(3).短暂交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支 语 王 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 宋 陆游 《酬妙湛闍梨见赠》诗:“山店煎茶留小语,寺桥看雨待幽期。”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汤 祠郎 修 来过,余强同至花下小语而别,意甚不畅。”
(4).细语。 唐 裴思谦 《及第后宿平康里》诗:“银缸斜背解鸣璫,小语偷声贺玉郎。” 宋 陈亮 《念奴娇·至金陵》词:“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明 杨慎 《折桂令·偶见》曲:“小语低声,休猜做燕请鶯招。” 清 纳兰性德 《卜算子·塞寒》词:“小语緑杨烟,怯踏银河冻。”
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意态
神情姿态。《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 荣姬 视瞻,意态不善,疑有私。” 唐 杜甫 《天育骠骑歌》:“是何意态雄且杰,騣尾萧梢朔风起。”《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忽有一妓,抱胡琴立於筵前……意态天然,逈出伦辈。”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青山雪霁,意态十分清冷。”
都下
京都。《三国志·吴志·吕据传》:“又遣从兄 宪 以都下兵逆 据 於 江都 。”《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赴京》:“王命难辞,官司催急,卑人只得勉行,与娘子分别。倘若久留都下,当差人迎接家眷。”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曩者 畏庐老人 序 林先生 述庵 诗曰:‘……忆壬寅都下与某公论诗,竟严斥 少陵 为頽唐。’”
装束
(1) 穿着、打扮
装束朴素
(2) 束装;整理行装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和雨
犹细雨。与骤雨相对。《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冬多霜雪,夏多和雨。” 宋 范成大 《阴寒终日兀坐》诗:“腊浅得春全未煖,雪慳和雨最难晴。” 明 文徵明 《晚雨饮子重园亭》诗:“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
醉东风
词牌名。即《清平乐》。 元 张翥 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故名。参阅《词谱》五。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