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洋原文
我行甫三日,所历不绝山。
隔溪见崔嵬,地险心自安。
五里逢一洿,十里辄一湾。
篙师欲一上,若挽百弩艰。
有如嗜名士,分寸劳跻扳。
常恐一失势,陨此千丈湍。
览此已长喟,所见恨心酸。
驿骑转山腰,客舟溯危滩。
意兴各有适,风霜共抟颜。
去年梗蛮獠,炎尘塞闽关。
羽书日夜下,已见剔巨奸。
会将铲叠嶂,免使行路难。
诗词问答
问:过小洋的作者是谁?答:张仲深
问:过小洋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仲深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参考注释
我行
犹言我这里。《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又駡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 晁盖 !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崔嵬
(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险心
(1).侥幸的心理。 汉 王充 《论衡·难岁》:“俗人险心,好信禁忌。” 宋 黄庭坚 《贾天锡等乞诗》诗:“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
(2).险恶的用心。 唐 元稹 《酬刘猛见送》:“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
自安
(1).自安其心;自以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汉书·张禹传》:“ 禹 与 凤 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 凤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盗贼之祸,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终或至於亡国者,皆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也。”
(2).自己甘心情愿。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
(3).自谋安乐。《国语·鲁语下》:“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 穆伯 之絶嗣也。” 隋 李巨仁 《钓竿》诗:“寄言朝市客,沧浪徒自安。”
一湾
一条弯曲的流水。 唐 张说 《同赵侍御乾湖作诗》诗:“一湾一浦悵邅迴,千曲千溠怳迷哉。” 金 王特起 《梅花引》词:“山之麓,河之曲,一弯秀色盘虚谷。” 清 翁方纲 《用德中丞韵赠行》:“泉流百磴盘云细,浑照冰条碧一湾。”
篙师
撑船的熟手。 唐 杜甫 《水会渡》诗:“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宋 叶适 《上滩》诗:“篙师上滩时,面作石皤样;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序:“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閒。” 清 孙枝蔚 《与张虞山等醉饮夜归》诗:“篙师笑问归何晚,定是论文向二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陈泰 记所闻於篙师者,则云 宋 之为人勇悍狂侠,与他书又正反。”
一上
(1).谓一次登临。 南朝 梁 何逊 《拟古三首联句》之一:“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之一:“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 唐 皮日休 《吴中言情寄鲁望》诗:“古来傖父爱 吴 乡,一上 胥臺 不可忘。”
(2).犹言一层、一重。 宋 邵雍 《寒夜吟》:“天加一上寒,我添一重被。”
(3).犹言一番。《朱子语类》卷八:“学者做工夫,当忘寝食做一上,使得些入处,自后方滋味接续。”
(4).犹一下子,表示时间的短暂。《水浒传》第三九回:“ 戴宗 正饥又渴,一上把酒和豆腐都喫了。”
有如
(1).犹如,好像。《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吾闻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来自田间,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 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数千,将军拥众万餘,不乘其未定而击之,有如 唐 兵惧而自退,将军何面目以见陛下乎!” 清 顾炎武 《义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3).古人誓词中常用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杨伯峻 注:“‘有如’亦誓词中常用语, 文 十二年《传》‘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 河 神鉴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叹曰:‘ 婴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分寸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跻扳
见“ 躋攀 ”。
失势
失掉权柄和势力
一个失势的朝臣
千丈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长喟
犹长叹。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相逢 金閶 西,坐语一长喟。”
所见
(1).看到的。《晋书·嵇康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屨同蜕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目习於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2).犹见解;意见。《汉书·儒林传·严彭祖》:“ 孟 弟子百餘人,唯 彭祖 、 安乐 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蒙陛下厚恩,苟有所见,不敢不言。”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请午朝》:“惜乎当时外间诸公所见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
恨心
怨恨之心;悔恨之心。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今时 会稽 、 丹徒 大江 、 钱唐 浙江 ,皆立 子胥 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既退归国,犹有恨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庵 听罢,不觉两颊通红,悔之无及……一点恨心自丹田里直贯到头顶来。”
驿骑
(1).驿马。《汉书·高帝纪下》“ 横 惧,乘传诣 雒阳 ” 唐 颜师古 注:“传者,若今之驛。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驛骑。”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边候失晨夜,驛骑驰中涂。” 明 何景明 《鲥鱼》诗:“白日风尘驰驛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清 吴兆骞 《出关》诗:“边楼回首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骑尘。”
(2).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汉书·丙吉传》:“尝出,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驭吏随驛骑至公车刺取。”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一:“驛骑函首过 黄河 ,城中无贼天气和。” 元 耶律楚材 《寄平阳净名润老》诗:“驛骑新从 平水 廻,知公无恙笑颜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飞鸟使》:“ 蕃 中飞鸟使,中国之驛骑也。”
(3).犹骑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处士正书倣 欧率更 ,而间以《黄庭》之意行之,处士意在以劲婉驛骑两家。”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江阴 戚三郎 ,觅妇 王 ,能为驛骑者,予多金。”
山腰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 唐 白居易 《残暑招客》诗:“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迴。”《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一句话未完,只听得山腰里吱的一声骲头响箭,一直射在半空里去。” 闻一多 《初夏一夜的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拿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客舟
运送旅客的船。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餘。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唐 杜牧 《题池州弄水亭》诗:“客舟耿孤灯,万里人夜语。” 宋 朱槔 《舟次鼋湖阻水因游董山》诗:“拂拂朝霞到客舟,苦疑雨意在鸣鳩。” 明 刘基 《冬至日泊舟戈溪》诗:“日薄云阴雪在山,野寒溪静客舟还。”
意兴
兴趣
意兴全消
风霜
(1) 在有冷空气吹来的地区出现的一种气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久经风霜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蛮獠
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此国东山阜连接,无大国都,境接西南夷,故其人类蛮獠矣。”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州连蛮獠,三月草长蛇盛,则当防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华族寒门,别若鸟鱼;蛮獠都士,絶出智愚。”
闽关
指 福建 与内地相通的关隘。 清 傅鼎铨 《忆谢迭山》诗:“血战 安仁 败不还,洁身卖卜入 闽 关。”
羽书
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巨奸
巨猾
巨奸大猾
叠嶂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诗:“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行路难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