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衙前_衙前介绍_衙前什么官_衙前历史官职

衙前

历史官职

衙前怎么写好看:

衙前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唐、宋州衙门胥佐统称。唐末、五代,多由衙校充当,称将吏衙前,属军职,分管州府各种公务,有都知兵马使、兵马使、中军使、都押衙、押衙、教练使、子城使等名目。宋初沿置,不属军职,用为公人迁转之阶,掌主管官物、辇运、场务、仓库、馆驿、河渡等。徽宗政和三年(1113),改称都史、副史、介史、公皂、衙皂、散皂、上隶、中隶、下隶等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复旧称。乡里又有乡户衙前、里正衙前,多差民户轮充,神宗行免役法后,募人充当。


公人名。宋代州役之一,有若干名目: 由衙校充当者,称为“将吏衙前”; 由押录充当者,称“押录衙前”;由里正充当者,称“里正衙前”;由富户充当者,称“乡户衙前”。其职任为掌官物的押运和供应,常主持场务、仓库、馆驿、河渡、纲运等。若短失官物,须负赔偿之责,往往因此破产。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实行免役法后,衙前改为雇募或投充,不再论差乡户。

词语分解:

  • 衙前的解释 宋 代职役之一。 唐 有衙前军,但非官役。 宋 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 宋 初无固定役法。 仁宗 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 嘉祐 治平 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 熙宁 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
  • 衙的字典解释 衙 yá 旧时官署之称:公衙
  • 前的字典解释 前 qián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前面

历史官职推荐:济南莱芜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世祖至元1271—1294年间,在济南等地置铁冶提举司,废置不常。武宗至大元年1308,立济南、莱芜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秩正四品,掌宝成、通和、昆吾、元国、副国五冶,直隶中书省户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衙前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官职 衙前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