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若惊龙

历史典故

矫若惊龙怎么写好看

矫若惊龙怎么写好看

形容灵活像游龙之姿。常用于写笔势、舞姿等。《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亦作“矫若游龙”。明.梅鼎祚《玉合记.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鸟。……夜月红楼,树下霓裳月。是好舞也。”《孽海花》六回:“那时早已开演,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正在绳上忽低忽昂的走来走去,大有矫若游龙、翩若惊鸿之势。”


形容灵活善变像游龙的姿势。《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褒义。常用于表示笔势、舞姿灵活多姿。→威如虎势。也作“矫若游龙”。

词语分解

  • 矫的解释 矫 (矯) ǎ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矫正。矫形。矫治。矫世(矫正世俗)。矫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矫枉过正。 假托:矫命。矫诏。矫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强壮,勇武:矫健。矫捷。
  • 惊龙的解释 形容举止飘逸洒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王右军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亦形容笔势生动的书法。 宋 苏轼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诗:“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历史典故推荐:纵横捭阖

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是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两种方法。捭阖:开合。战国七雄争霸,苏秦等人主张联合南北六国对付秦国,称“合纵”;张仪等则主张分化六国以服从秦,叫“连衡”。后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矫若惊龙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