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

历史地名

赭山怎么写好看

赭山怎么写好看

①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以山石丹赤得名。相传唐开元间新罗僧金乔觉曾驻于此。《明一统志》 卷15太平府: 赭山 “在芜湖县东北五里。《江南志》,汉丹阳郡北有赭山丹赤,故丹阳”,此说显系附会。

②在今浙江山市东北三十四里赭山镇。《水经·沔水注》: “江水又东径赭山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9: 赭山 “滨海,产盐,有盐场”。《方舆纪要》 卷90嘉兴府海宁县: 赭山 “土石皆赤,因名”。钱塘江北岸,南与萧山县龛山隔江而峙,后江道北移,隔在江南。


(1)山名。(1)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以山石呈赭色,故名。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与龛山同处江南。(2)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心。主要有大小二峰:大赭山高84.8米,小赭山高67.9米,因其山石土呈红色,故名。传说春秋战国时,干将在其东北的神山造剑时,炉火烧冶而成。山巅有“一览亭”,西南山腰处有号称“小九华”的“广济寺”,寺后赭塔,规模宏大,“赭塔晴岚”为“芜湖八景”之一。建国后辟为公园。为市重要游览胜地。(2)集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属南阳镇。人口1100。以赭山得名。赭山因土石皆赤得名。产稻、棉花、油菜籽等。有农药、建材、酿酒等厂。有公路通城区。与龛山隔江而峙,为钱塘江入海口(南大门)。明为抗倭戍重地。

词语分解

  • 赭山的解释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 柳宗元 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唐 刘禹锡 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浙江 萧山 东北。古与 龛山 隔 钱塘江 对峙,东接 鳖子门 ,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 龛山 同处江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 浙西 安抚使 康允之 ﹞遂弃
  • 赭的字典解释 赭 zhě 红褐色:赭石(矿物,土状赤铁矿,可做颜料)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地名推荐:水池郡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置, 属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洮水西岸。后改为水池县。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赭山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地名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