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傅西斋的《三萧行贺萧丞定夫子登科》
全文:
吾乡前辈多风谊,教子读书全盛事。
刘斯立在庆历间,二子同升俱上第。
后来嘉佑孔长源,三子联登相后先。
一家科第光烨然。
直到淳熙徐思叔,亦与二子连芳躅。
又报年来萧定夫,绍定两科庭下玉。
二百年间能几家,刘家孔家无以加。
才名学行总名世,不但官爵称高华。
谢家独有民师著,徐家大无鸣诗句。
人道萧室父子三,前辈流风无让处。
萧公要是真醇儒,家无他物惟有书。
自家读了教儿读,夜半书声喧里闾。
造物负公还不贫,嘉定庚辰汉庭右。
此时二子已崭然,公曰吾心汝其懋。
果然相继取高科,二哥饶着与三哥。
乃翁笑向月中问,吾家桂树何其多。
月娥报道萧家桂,生满月中香满世。
移过东山能几年,今日方教翁满意。
祝公此意令深长,香名当使百世芳。
前贤事业远且大,三刘三也尤辉光。
世科膴仕公家有,实声莫落谢徐后。
要知渝上一萧家,突过四家名宇宙。
我曾与公同荐名,服公文行识公真。
更与贤郎共文社,情谊凛凛如霜筠。
翻笑传家三父子,草亭老人家厉志。
曾不得名于荐书,僅有大儿前擢第。
小儿四度试春官,尚期他日修征鞍。
如今饥卧空山里,慨想前事悲汍澜。
喜闻令子归锦里,夜不能眠推枕起。
瓣香寓作萧行,寄贺萧公当双鲤。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相继
一个跟着一个;连续不断;相承袭;递相传授
代表们相继发言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高科
(1).犹凸凹。《韩非子·有度》:“故绳直而枉木斲,準夷而高科削。” 陈奇猷 集释:“《孟子·离娄篇》‘盈科而后进’,注:‘科,坎也。’高坎,谓木之凸凹也。”
(2).科举高第。 唐 贾岛 《送令狐綯相公》诗:“下第能无恧,高科恐有神。”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清 戴名世 《<蔡瞻岷文集>序》:“殊不知其人虽登高科,躋膴仕,而不可谓读书之有成矣。”
二哥
(1).兄弟间称次男为二哥。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既平 孟蜀 ,而 两浙 钱王 入朝。群臣自 赵普 以下争欲留之,圣意不允。一日, 赵 相拉 晋王 於后殿,奏事毕, 晋王 从容言 钱王 事。 太祖 曰:‘二哥,你也出这言语!’”按 晋王 , 太祖 之弟 光义 。《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大 道:‘二哥,你去了许多时,如何不寄封书来与我?’”
(2).泛称兄弟中排行第二者。《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首县便説:‘办公首在得人,兄弟这里却有一个千妥万当的人,他从前就在 邳州 衙门,如今兄弟这里,人浮於事,实在用不开。二哥,你带了他去,大可助你一臂之力。’”
(3).小二哥的敬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清河 君瑞 ,邸店权时住,又没箇亲知为伴侣,欲待散心没处去。正疑惑之际,二哥推户。” 凌景埏 注:“ 宋 元 时,称店主为大哥,店伙为二哥。”
傅西斋名句,三萧行贺萧丞定夫子登科名句
猜你喜欢:
- 寄筠州张录事翁卷〔宋代〕
- 句王琪〔宋代〕
- 生查子(寿谢宪,在四川类省试院)李刘〔宋代〕
- 题元五名家合璧卷·其一·赵雍松溪把钓乾隆〔清代〕
- 录别·其一李之世〔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