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高本宗的《天柱峰歌》
全文:
祥风自天来,吹我游紫清。
高高著天起,巍然一柱连天撑。
岩有三十六,涧有二十四,隐映七十二朵芙蓉青。
丹梯贯铁锁,十二楼五城。
压穿鲸鳌背,幻出龙凤形。
鸾鹤亦驯扰,猿猱不能经。
于菟式长啸,我来一时鸣。
古来仙人据其上,往往白日皆飞升。
我来适清和,云朗天亦晴。
初望一天门,碧涧水落冰泠泠。
再登二天门,瑶草葳蕤杂敷荣。
三登三天门,云雾翕欻飘金茎。
须臾望绝顶,身在空中行。
西望昆崙,黄河一线天瓢倾。
东望蓬岛,半勺绿水浮沧溟。
手撚日月弹丸子,足踏震霆岩下惊。
夫人若果住天上,附耳若可低低声。
华嵩恒泰左右先后若朋辈,诸山培嵝在下何伶仃。
八表望不极,因之望神京。
神京遥遥几千里,双目掣电心悬旌。
神君端居面东瀛,黄金铸屋玉作楹。
赤蛇鼓鬣,黑龟效灵。
旌旗招摇,森然列星。
敬将一瓣香,上诉神君听。
参考注释
丹梯
(1).红色的台阶。亦喻仕进之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 黄节 注:“丹梯,丹墀也。” 唐 许浑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诗:“官满定知归未得,九重霄汉有丹梯。”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之二:“中郎餘庆传 羊 傅,暂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云霄的山峰。《文选·谢朓<敬亭山诗>》:“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注:“丹梯,谓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诗:“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吕延济 曰:“丹梯,谓山高峯入云霞处。” 唐 欧阳詹 《送闻上人游嵩山》诗:“丹梯石磴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3).指寻仙访道之路。 唐 宋之问 《发端州初入西江》诗:“ 金陵 有仙馆,即事寻丹梯。”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诗:“鸿宝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宝之 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旧唐书·武宗纪》:“志欲矫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蜡屐》诗:“万钱收锦檿,五岳遍丹梯。”
贯铁
《晋书·刘曜载记》:“﹝ 刘曜 ﹞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于时号为神射。”后遂以“贯铁”形容力大善射。 清 顾宗泰 《晋十六国咏史诗·刘曜》:“雄才贯铁力能殫,十五年来久据鞍。” 柳亚子 《寄题黎沙纪念碑及铜像》诗:“当年贯铁心非石,此日熔金貌似花。”
十二楼
(1).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 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 ,命曰 迎年 ’。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 。”《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明 顾咸正 《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
(2).泛指高层的楼阁。 唐 王昌龄 《放歌行》:“南渡 洛阳 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明 何景明 《送樊生》诗:“岧岧 南京 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闕。”
(3).见“ 十二重楼 ”。
五城
指五城御史。清时京城内分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
京兆五城不敢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高本宗名句,天柱峰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