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夜听捣衣诗》
全文:
秋夜捣衣声。
飞度长门城。
今夜长门月。
应如昼日明。
小鬟宜粟瑱。
圆腰运织成。
秋砧调急节。
乱杵变新声。
石燥砧逾响。
桐虚杵绝鸣。
鸣石出华阴。
虚桐采凤林。
北堂细腰杵。
南市女郎砧。
击节无劳鼓。
调声不用琴。
并结连枝缕。
双穿长命针。
倡楼惊别怨。
征客动愁心。
同心竹叶椀。
双去双来满。
裙裾不奈长。
衫袖偏宜短。
龙文镂剪刀。
凤翼缠篸管。
风流响和韵。
哀怨声凄断。
新声绕夜风。
娇转满空中。
应闻长乐殿。
判彻昭阳宫。
花鬟醉眼缬。
龙子细文红。
湿折通夕露。
吹衣一夜风。
玉阶风转急。
长城雪应闇。
新绶始欲缝。
细锦行须纂。
声烦广陵散。
杵急渔阳掺。
新月动金波。
秋云泛滥过。
谁怜征戍客。
今夜在交河。
栩阳离别赋。
临江愁思歌。
复令悲此曲。
红颜余几多。
参考注释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色*情特点或色*情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和韵
(1).谓文雅而有风度。《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 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2).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 唐 白乐天 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为 浙东 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叠韵之巧,盛于 苏 黄 ;和韵之风,流于 元 白 。”
庾信名句,夜听捣衣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