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普吉保奏报收复笨港诗以志慰》
全文:
向称诸罗围之解,谁知隔海传信讹。
官军入城虽及半,其馀仍被贼遮罗。
更惜捐躯两勇弁,为之扼腕兴咨嗟。
加以海上八*九月,风□不利无舟过。
一月有馀望信至,旰宵焦急徒延睋。
兹值十月亥当律,小阳春令回阳和。
晓来驿章递佳信,普吉保报歼贼多。
焚燬贼庄获贼械,收复笨港安民家。
东诸罗西盐水港,近五十里非遥遐。
声气既通约期会,三路进取贼巢窠。
兹以重臣率勇将,久经勋绩凌烟磨。
待风纵觉迟数日,新兵齐到翻为嘉。
声势既壮破贼胆,不难靖逆挥天戈。
却以安民为要务,叮咛训谕慎莫苛。
屈指兵至鹿仔港,重新旗鼓歼么䯢。
耆定武功奠海澨,七闽比户升平歌。
参考注释
十月
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小阳春
指农历十月,因有些地区这时候温暖如春
十月小阳春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乾隆名句,普吉保奏报收复笨港诗以志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