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李胜原的《过郭公岭题山店壁》
全文:
薄暮风前暑气收,扶筇岭上纵吟眸。
一团林麓云深处,三两人家山尽头。
无酒可沽酬旧识,有诗聊写记曾游。
丈夫未必轻年少,宝剑龙光射斗牛。
参考注释
一团
(1).表数量。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 唐 白居易 《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於人。” 宋 陆游 《岁暮》诗之四:“噉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
(2).表数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马頷繫朱缨,栲栲来大一团火。”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茅盾 《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头咬了一口,扭成一团打起来。”
(3).表数量。一片。 唐 戎昱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一团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我只説他替我娶亲,是一团好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
(4).表数量。一股。《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张金凤 见 何玉凤 虽是在那里默坐不语,眉宇之间却露着一团怒气。”
(5).古代的一个地方居民组织。《隋书·食货志》:“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续通典·食货七》:“ 周世宗 显德 五年,詔诸道州府令团併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
(6).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历代不同。 隋 代骑兵以十队为一团,每队百人;步兵以二十队为一团。见《隋书·礼仪志三》。 清 末新军制直至解放前,团皆隶属于旅,而亦常有变化。今一般隶属于师,一团下辖若干营。
林麓
犹山林。《周礼·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文选·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薛综 注:“木丛生曰林。” 李善 注:“《穀梁传》曰:‘林属於山曰麓。’”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结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围於山泽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诗:“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场山》诗:“逶迤步崇冈,奔迫下林麓。”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三两
约数,表示少量。《汉书·萧何传》:“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 萧何 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无招对。” 马烽 《三年早知道》:“他三两步就跑到我跟前,热情地和我握手。”
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尽头
末尾;终点
一眼望不到尽头
李胜原名句,过郭公岭题山店壁名句
猜你喜欢:
-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 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墨子《墨子·06章 辞过》
-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戴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 天台梵才师长吉在都数以诗笔见授因答以转句宋祁〔宋代〕
- 雨景八首·其八·雨鹤乾隆〔清代〕
- 夜雨(六月二十五日)乾隆〔清代〕
- 仲春经筵乾隆〔清代〕
- 花庵二首司马光〔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