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山西巡抚农起奏报得雨诗以志事》
全文:
正廑山西旱,驰问屡颁旨。
严饬其讳灾,并督速办理。
今接农起报,七寸优沾美。
各属待续陈,闻之半忧喜。
喜在太原城,忧仍各属是。
迤南旱甚重,民恐沟壑委。
窘状急目前,秋收其远矣。
守令欺方伯,方伯应劾彼。
方伯而回护,吾民其谁恃。
伫待回奏至,实政吾将揣。
参考注释
方伯
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 以来之刺史, 唐 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 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 、 楚 、 秦 、 晋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抚。”
回护
(1).袒护、庇护。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古人是则曰是,非则曰非,明白正直,曾何回护。”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民风》:“上下不相回护,甲第不相朋党。”《西湖佳话·南屏醉迹》:“长老道:‘ 济公 应承了,必有个主意,他怎好骗我?今睡不起,想是多吃几杯,且待他醒来,再作道理。’监寺见长老回护,不敢再言。” 叶圣陶 《这也是一个人》:“隔几天,她父亲来了,是她公公叫他来的……但是她仗着主母的回护,没有跟她父亲同走。”
(2).指辩护。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你倒来替他回护。触恼我心。”《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你进去对她妈説,教他快收拾一答儿来,俺就与你,替他回护两句言语儿,爹就罢了。”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源诸诠》:“有议之者乎? 有明 天台 宗 藕益大师 於所著《閲藏知津》中,摘其名句而致詰之,所詰良是,无可回护者。”
(3).回避,避忌。《明史·刘翊传》:“ 翊 性疎直,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
(1).匡护,救助保护。 唐 无名氏 《炀帝开河记》:“既达 睢阳 界,有濠寨使 陈伯恭 言:此河道若取直路,径穿透 睢阳 城,如要迴护,即取令旨。 叔谋 怒其言迴护,令推出腰斩。”
(2).回环保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前》:“抵其麓,一尾横曳,迴护洞门。”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厅之前面、右翼、背面右三分之二,均有广廊回护。”
(3).庇护;袒护。《英烈传》第四八回:“那人叫声:‘多谢迴护,明日店中相谢。’”《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倘若大人再要迴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於大人反为无益。” 叶圣陶 《一个小浪花》:“老太太下不来判断,只是依照老*习惯回护她的儿子。”
乾隆名句,山西巡抚农起奏报得雨诗以志事名句
猜你喜欢:
- 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王通《中说·卷五·问易篇》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弟子《论语·八佾篇》
-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 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 宝月楼乾隆〔清代〕
- 云庵生辰十一首(原注:后有政和二年琼南时作。)·其十释德洪〔宋代〕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苏辙〔宋代〕
- 挽陈东湖先生张衡〔两汉〕
- 将游云居中途得佛鉴师到日涉简径归李彭〔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