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岳珂的《米元章四大字诗帖赞》
全文:
四诗之作,句新而词伉。
两轴之书,意轩而神王。
合此名迹,奇变万状。
予得此诗,季春既望。
风激海而溅雾,月穿云而崩浪。
开函卷舒于小万有之上,作而叹曰,是可以领略山川之清壮矣。
予方望紫烟之岫,具黄篾之舫,友二妙于百载,寓三叹于一倡。
正使持此而列衡门之素壁,亦足对云锦之九叠,而夸瀑布之千丈也。
参考注释
方望
帝王郊祀时望祭四方群神之礼。《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有方望之事。” 何休 注:“方望,谓郊时所望祭四方羣神、日月星辰、风伯雨师,五岳四瀆及餘山川,凡三十六所。”《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园县极方望,邑社揔地灵。” 吕向 注:“方望,谓祭四方羣神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祗展方望,幽显咸禁。”《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其冬至祀天之明日,準古方望之事,因令祀地北郊,而以海岳、四瀆、山林、川泽之神,凡在圜丘壝陛旧从祭者,皆得与饗。”
紫烟
见“ 紫烟 ”。
亦作“ 紫烟 ”。1.紫色瑞云。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贵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巢近体》:“书成招手呼青鸟,歌罢翻身上紫烟。”
(2).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之二:“日照 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掛前川。”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二妙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 、 索靖 。《晋书·卫瓘传》:“ 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 、 宋之问 。《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 、 陈容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 克己 成己 均早以文章擅名, 金 尚书 赵秉文 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是名。”
(2).称自己推重的二人。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原注:“ 庾三十二 杜十四 并居此省。” 明 何景明 《李川甫戴时亮过访》诗:“岂是高人室,能劳二妙来。” 清 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诗:“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见此二妙。”
百载
百年。谓时间长久。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故 尧 秀眉高彩,享国百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七:“别离多苦怀,三年当百载。”《红楼梦》第十三回:“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岳珂名句,米元章四大字诗帖赞名句
猜你喜欢:
- 料敌以远,须谋于今;去贼以尽,其谋无忌。来俊臣《罗织经·谋划卷第九》
-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