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金山寺再叠苏轼韵》
全文:
册府常披舆地图,西极江源东竟海。
中流银发能许长,氐父乃如黍米在。
获金名易裴头陀,祗园高下临澄波。
自兹胜迹擅吴下,骚人禅客游恒多。
南国重来命巡楫,风恬浪静韶春日。
佳境毕景不能穷,琳宫梵宇层楼赤。
石𥱼万劫埋仙魄,髯翁吟际髯应黑。
今来古往炽然明,不迁者存底用惊。
福地只宜泯六识,山色江声定何物。
印公留带可镇山,当时公案足警顽。
苏公不言言未已,试看衮衮东流水。
参考注释
福地
(1)
(2) 幸福安乐的处所
(3) 指神仙的住地
六识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 前六识 ”。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六出:“内六尘,外六根,中六识,去缚解粘,立登般若。”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列子 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视,以目听。’曰:‘视听不以耳目。’於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识之相,庶近似之,皆非 庄周 所知者。”参阅《成唯识论》五。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么东西;什么人。《管子·小问》:“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问曰:‘ 夏侯湛 作《羊秉叙》,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志》:“ 卢志 於众坐问 陆士衡 :‘ 陆逊 陆抗 是君何物?’”
(2).什么,哪一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晋书·王衍传》:“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死公!云等道” 唐 李贤 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檜 大怒曰:‘我杀 赵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
乾隆名句,游金山寺再叠苏轼韵名句
猜你喜欢:
-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荀子《荀子·正论》
-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李毓秀《弟子规·谨》
-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 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五用韵)吴潜〔宋代〕
- 放龟二首司空图〔唐代〕
- 八月十日同潘王游曾城和潘韵陈宓〔宋代〕
- 送贾恒明府兼寄温张二司户綦毋潜〔唐代〕
- 苍溪县王士祯〔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