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六十九·雉雊》
全文:
禽鸣屈颈象如勾,雉雊应于音义求。
能识一阳回地肺,因倡百鸟发春喉。
周人漫拟尚求喻,宋帝迟怀空返羞。
设以如皋论恒理,斯时微觉先乎不。
参考注释
雉雊
(1).雉鸣叫。《礼记·月令》:“﹝季冬之月﹞鴈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 郑玄 注:“雊,雉鸣也。”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唐 朱庆馀 《送元处士游天台》诗:“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
(2).语本《书·高宗肜日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 传:“耳不聪之异。” 孔颖达 疏:“雉乃野鸟,不应入室,今乃入宗庙之内,升鼎耳而鸣。 孔 以雉鸣在鼎耳,故以为耳不聪之异也……《汉书·五行志》 刘歆 以为鼎三足,三公象也,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是小人将居公位,败宗庙之祀也。”后因以“雉雊”为变异之兆。《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高宗 、 成王 有雉雊、迅风之变。”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黄鐘九渊,雉雊勾萌,敛兹噩阳,奋为由庚。”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之一:“九鼎齐鸣惊雉雊,千金悬格购龙医。”
音义
(1).文章的涵义。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音义既远,清辞妙句,焱絶焕炳。”
(2).文字的读音和意义。《<康熙字典>凡例》:“《正字通》音训,每多繁冗重复,今於音义相同之字,止云注见某字,不载音义。”
(3). 六朝 以来注释古书字音字义的一种著作体。如 陆德明 《经典释文》中诸经及《老子》、《庄子》音义, 陈第 《屈宋古音义》等。
乾隆名句,月令七十二候诗·其六十九·雉雊名句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