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苦三乘里,心开万法中
安庆王 《赠别玉峰上人》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安庆王的《赠别玉峰上人》
全文:
关山去迢递,飞锡有谁同。
行苦三乘里,心开万法中。
定回云满榻,偈后月低空。
相忆听钟磬,泠然度晓风。
参考注释
行苦
行事勤苦。《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 高诱 注:“苦,勤也。” 唐 崔兴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诗:“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
货物脆薄不牢固。《周礼·地官·司市》“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 汉 郑玄 注:“利,利於民,谓物实厚者;害,害於民,谓物行苦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脆薄曰行,或曰苦,或曰行苦,或曰行敝,或曰行滥。”
三乘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心开
谓心灵开悟。《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为人少文,居它惛惛不辩,至於中尉则心开。”《明史·孙承宗传》:“帝每听 承宗 讲,輒曰:‘心开。’”
万法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安庆王名句,赠别玉峰上人名句
猜你喜欢:
-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李毓秀《弟子规·信》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
- 渔家乐唐寅〔明代〕
- 成都运司西园亭诗玉溪堂许将〔宋代〕
- 和答友人陈普〔宋代〕
- 五题泉林行宫八景·其六·柳烟坡乾隆〔清代〕
- 送王龟拾遗谢官后归(氵产)水山居赵嘏〔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