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王处一的《苏幕遮 徐公问因果》
全文:
守灵芽,搬瑞果。
七宝金莲,应结长生果。
无作无为成道果。
出离凡笼,决证真仙果。
老来修,难成果。
透漏真元,败坏只园果。
拍手空回没因果。
譬似无常,速炼全真果。
参考注释
无作
(1).犹不使,不让。《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孔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2).不自作,不卖弄。《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孔 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
(3).不发生,不兴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4).犹言无为而治。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5).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央掘魔罗经》卷二:“如来性是无作。”《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
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成道
犹成佛。谓领会佛道而得证正果。《后汉书·襄楷传》:“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菩提树,出 摩伽陀国 ,在 摩訶菩提寺 ,盖 释迦如来 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据说, 释迦 成道后,三七日间,为徒众讲《华严大经》。”
王处一名句,苏幕遮 徐公问因果名句
猜你喜欢:
-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荀子·富国》
-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