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仲并的《钱检法及代期以诗告别因次其韵》
全文:
昔年两岸柳,逢春正依依。
扁舟转河曲,风光随处宜。
弹指岁云何,秋风橘柚垂。
折腰得斗粟,未救臣朔饥。
儒宫一何有,惜哉壮观隳。
采采池中芹,乱葑迷涟漪。
萧条住槐市,庭空蔓草滋。
丹雘堕煨烬,草木含疮痍。
永怀千古人,杂佩思报之。
我乃但便腹,未免儿辈嗤。
斯辰况多艰,每怀废晨炊。
畴昔请长缨,唾手平龟兹。
西略收咸京,北伐空鲜卑。
坐令王室尊,国风无黍离。
力微不办此,千愁锁修眉。
承惠谢微官,一室投荒陂。
吴山险可攀,吴水清可窥。
胜概苦邀予,投绂今去迟。
王孙定伟器,尺璧无纤疵。
顶枯棋屡贾勇,佳篇仍致师。
一日不会面,悠悠勤我思。
大轴插牙签,细字攻毛锥。
朝廷罗群公,如君沧海遗。
勿学贫贱交,自比山林姿。
誓将友麋鹿,终焉寄锄犁。
况君秀眉宇,异世元紫芝。
新诗落我前,醉眼眩珠玑。
言多意无他,恋恋新相和。
男儿各行役,盍簪宁无时。
期君在岁寒,素心无自违。
君看千年柏,岂惮霜雪欺。
慎勿倚市门,美货当自怡。
怀璧忌暗投,按剑古所悲。
吴门三年淹,冲天在一飞。
征涂加餐饭,秋晚多寒晖。
求仙岂浪语,渺茫那可期。
行行快著鞭,献纳黄金扉。
勿作儿女别,泪下如绠縻。
我方戒多语,念念知昨非。
恨无锦绣段,酬君黄绢辞。
参考注释
丹雘
(1).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 孔颖达 疏:“雘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恭请圣语》:“﹝上﹞从至 翠寒堂 ,栋宇显敞,不加丹雘。”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祠宇﹞规模宏壮,丹雘彰施,备极绚烂。”
(2).涂饰色彩。 唐 罗隐 《谗书·木偶人》:“其后 徐 之境以雕木为戏,丹雘之,衣服之。” 元 方回 《估客乐》诗:“养犬喂肉睡氊毯,马厩驴槽亦丹雘。”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八:“门庭丹雘,奕奕华好。”
(3).比喻君王的恩泽。《文选·颜延年<和谢监灵运>》:“伊昔遘多幸,秉笔侍两闺。虽慙丹雘施,未谓玄素睽。” 李善 注:“丹雘,喻君恩也。”
(4).犹言藻饰。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三:“伊昔 嘉 隆 时,文章尚丹雘。”
煨烬
(1).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 晋 左思 《魏都赋》:“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 宋 王安石 《外厨遗火》诗之一:“图书得免同煨烬,却赖厨人清不眠。” 孙中山 《二次护法宣言》:“﹝ 陈炯明 ﹞嗾使第二师於昏夜发难,枪击不已,继以发砲,继以纵火,务使政府成为煨烬,而致 文 於死地。”
(2).经焚烧而化为灰烬。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 洛阳 且煨烬,载籍宜为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郁老侵地》:“吾既伏前愆,约使宅人反之,然二居皆已煨烬。” 清 方苞 《题天姥寺壁》:“雷破而中分之,木身煨烬者十之七。”
(3).指烧尽。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 始皇 ﹞煨烬典坟,坑杀儒士。”
(4).指火灾。《法苑珠林》卷二一:“国城寺塔,终非久固;古来帝宫,终逢煨烬。” 清 龚自珍 《述怀呈姚侍讲》诗序:“先母忧半年,吾家火。至丙戌,復之京师,距煨烬已五年,书颇少。”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疮痍
创伤,也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杜甫《北征》
仲并名句,钱检法及代期以诗告别因次其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