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程珌的《子时歌》
全文:
顺数方来兮,遡而上之洪荒。
今不必短兮,古不必长。
地有时而玄兮,天有时而黄。
知靡草之先秋兮,又当知乔松之傲霜。
知沧溟之连山兮,又当知大华之有长江。
朝云西暮云东兮,岂期悉避乎阳光。
蒙汜浴虞渊兮,又孰知其扶桑。
吾乌乎而折衷兮,但当付万化于茫茫。
参考注释
蒙汜
(1).古代神话中所指日入之处。《楚辞·天问》:“出自 汤谷 ,次于 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王逸 注:“次,舍也;汜,水涯也。言日出东方 汤谷 之中,暮入西极 蒙水 之涯也。”
(2).指日出之地。《淮南子·览冥训》:“邅回 蒙汜 之渚。” 高诱 注:“ 蒙汜 ,日所出之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四:“朝为 咸池 暉, 蒙汜 受其荣。”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一:“日从 蒙汜 出,照树出无影。”
濛汜:1.古称日落之处。《文选·张衡<西京赋>》:“日月於是乎出入,象扶桑与 濛汜 。” 薛综 注引《楚辞》:“出自 阳谷 ,入于 濛汜 。” 唐 白居易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之三:“ 鼎湖 龙渐远, 濛汜 日初沉。”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宾 暘谷 以驰想,候 濛汜 而思结。”
(2).喻人垂暮之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郭璞<游仙>》:“永得 安期 术,岂愁 濛汜 迫。”《晋书·艺术传·索紞》:“少不习勤,老无吏干, 濛汜 之年,弗敢闻命。”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远驾求长生,逐日过 濛汜 。”
虞渊
亦称“ 虞泉 ”。传说为日没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虞渊 ,是谓黄昏。”《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晋书·束晳传》:“亦岂能登海湄而抑东流之水,临 虞泉 而招西归之日?” 唐 柳宗元 《杂曲歌辞》之一:“君不见 夸父 逐日窥 虞渊 ,跳踉 北海 超 崑崙 。” 郭沫若 《赠日本友人》诗:“纵有乌云遮皓月,终教红日出 虞渊 。”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程珌名句,子时歌名句
猜你喜欢:
- 思贤岩陈岩〔宋代〕
- 污亭邵雍〔宋代〕
- 偶作二首赵蕃〔宋代〕
- 谒金门(道山亭饯张椿老赴行在)张元干〔宋代〕
-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黄庭坚〔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