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顾鉴中的《【中吕】普天乐 答沈甥书》
全文:
天阔雁还疏,人远心犹近。
贤甥有义,我岂无亲。
泪从眼角流,情向书中尽。
自愧残年多愚钝,丁宁话不叙闲文。
勤攻书史,常亲笔砚,承维先人。
赠朱昭信升千户。
文武继宗门,忠义全臣节。
枪摇银蟒,笔走鸟蛇。
箭瑞燕尾钅比,刀取猩喉。
血。
戴月披霜无明夜,记当先功次重叠。
紫泥封昨宵到也,花银带今朝系也,褐。
罗伞明日来也。
寄情。
奇遇凤鸾交,紧挽鸳鸯结。
津甜稠攘,味苦离别。
行去恣往来,流水无明夜。
料得名花怎肯随风谢,惹香泥燕口重叠。
叹韶光看看过也,想娇溜痴痴望也,许。
佳期准准来也。
修竹仕女图。
意味有谁知,心事无人问。
郁孤闷翠烟缥渺,覆清寒苍雪缤纷。
空闻子凤鸣,。
难觅青鸾信,目断湘云咫尺天涯近。
欲思不醉无归,望城头双凫早飞。
喜琴外孤。
鹤并美,愿天边五马追随。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青鸾
(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鸞。”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决疑註》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鸞。”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鸞,远市朝。”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忽驾青鸞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絶。”
(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鸞”借指镜。 闽 徐夤 《上阳宫词》:“妆臺尘暗青鸞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粧臺,懒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侍青鑾以云耸,夹丹輦以霞飞。”
(5).指女子。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鸞,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悵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
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咫尺天涯
相距很近,却像远在天边,形容相见之难
顾鉴中名句,【中吕】普天乐 答沈甥书名句
猜你喜欢:
-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
- 凡行军越过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险固,以战则胜。佚名《百战奇略·第四卷·谷战》
-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